跑著跑著,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原來那時候他最為欽佩的陳寅恪教授因為營養(yǎng)不良,視力嚴重下降。劉文典生怕陳教授忙亂中有個三長兩短,趕緊帶著幾個學生,在人群中找到正茫然不知所措的陳寅恪,架起他就往安全的地方跑去,邊跑邊喊:“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
快到學校后山的時候,劉文典忽然看到沈從文也夾雜在擁擠的人流中驚慌失措,頓時怒上心頭。他不顧自己氣喘吁吁,沖到沈從文面前就大聲呵斥起來:“陳先生跑是為了保存國粹,我跑是為了保存《莊子》,學生跑是為了保存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該死的,你什么用都沒有,跑什么跑??!”
沈從人比較了解劉的為人,再說炮火就在腦袋上面,也懶得與之理論,獨自匆匆走開了。
其實劉文典不僅瞧不起沈從文。有一次,有人跟他提及名噪一時的《激流三部曲》作者巴金,他想了半天,喃喃自語:“沒聽說過,沒聽說過?!?/p>
總而言之,不論是刁難沈從文,還是輕視巴金,說到底劉文典實際上是看不上當時的新文學,認為這些玩意兒過于淺薄,哪里比得上古奧深沉的國學研究。對事不對人,這是劉老爺子的一貫處事風格,只是經(jīng)過后人的不斷演繹發(fā)揮,似乎成為他同沈從文的私人恩怨,這一點是亟待澄清的。
同事是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及同劉文典的交往,亦能進一步看出劉的那股子“狂人”氣質(zhì)。
龐大粉絲團
當今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走向是趨于娛樂化,于是一個名詞應運而生——“粉絲”,英語“fans”的諧音,原解釋為追星族。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一批狂熱的追星族,不過他們并不是所謂的體育迷或影視音樂迷,而是比較高雅的學術迷,而他們的偶像便是大名鼎鼎的“國學狂人”劉文典。由于資料缺乏,目前已無法統(tǒng)計劉文典到底擁有多少“鐵桿粉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shù)目十分龐大,陣容也相當豪華。
早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時候,劉文典的名聲已頗為響亮。劉文典進入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的時候,正當學術上的鼎盛時期。他在安徽痛罵蔣介石的經(jīng)歷,被年輕的學生們演繹成無數(shù)個不同的版本,到處流傳。等他正式入主清華園時,許多原本對校勘、古文壓根兒就不感興趣的學生都紛紛來選劉的課。他們感興趣的,其實是劉文典這個人。
據(jù)錢穆所記,當時的劉文典“乘清華車赴校上課。有一年,余適與同車,其人有版本癖,在車中常手挾一書閱覽,其書必屬好版本。而又一手手持煙卷,煙屑隨吸隨長,車行搖動,手中煙屑不墜。萬一墜落書上,煙熄未盡,豈不可戒。然叔雅似漫不在意”。
常言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許多清華學生幼時讀《新青年》,看見劉文典清新美麗的文筆,縝密新穎的思想,輒幻想作者必定是一位風流倜儻、才氣縱橫的“摩登少年”。后來又從書鋪里看到劉先生的大作《淮南鴻烈集解》,讀一讀卷首古氣磅礴的自序,再翻一翻書中考據(jù)精嚴的釋文,才又悟到作者必定是一位架高鼻梁眼鏡、御闊袖長袍而狀貌奇?zhèn)サ墓爬舷壬R驗橛兄环N觀念在腦子里,所以考入清華后,大一國文不選楊遇夫先生,不選俞平伯先生,也不選朱自清先生,而單選這位善解文字給人種種不同印象的劉文典先生。但當?shù)谝淮慰匆妱⑽牡鋾r,學生們的這種矛盾無稽幻想,一下子就逃走得無影無蹤了。據(jù)一位學生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