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向張慧能介紹說,將367根高粱稈等距離栽成四四方方的陣型。每根高粱稈高3尺,稈與稈之間的距離是5尺。稈用繩子串聯(lián)起來,就形成橫排19行,豎排19行的曲直通道。高粱稈頭上都安裝由各家捐獻的油燈,共367盞。正中間安放的七盞燈也叫“七星燈”。張慧能問高舉,那油燈是用什么東西制作的?高舉說,這個簡單,就地取材,用白蘿卜和蔓蔓(土豆)把中間掏空,注滿麻籽油,再加一根棉花搓成的捻子點燃。高舉繼續(xù)說,這九曲陣中九大星君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分別為金、木、水、火、土、太陰、太陽、羅睺和計度等。按東西南北中的位置設(shè)置的九大星君排位都有專人把守。當轉(zhuǎn)九曲的人流涌進曲頭時,守曲人就要焚香、燒紙、放炮,道士還要在此念經(jīng)。在張慧能看來,這九曲陣就像古希臘時代的一個城邦國家。方方正正,有城有郭。九曲回廊,沒有重復(fù)的路徑。在這一片燈海中,大的城郭中間又包含九個小的城郭。而每一個小的城郭的門徑、走向卻各有不同。這就是人稱的九曲黃河陣,取意于黃河的九曲十八彎吧。
高舉說,你們讀書人愛瞎想,我解 不下。正在這時,駱駝廣場的計時鐘敲響了七下。主持人站在九曲陣的大門口,大聲吆喝:“掌燈!”霎時間,367盞燈同時點亮,照耀著廣場如同白晝。轉(zhuǎn)九曲開始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嗩吶聲高亢激越,秧歌隊扭起來了。傘頭在前面打頭陣,廣場群眾緊跟在秧歌隊的后面。張慧能跟著高舉一家人轉(zhuǎn)起了這九曲迷宮。燈影隨風搖曳,撲朔迷離;人人都懷著虔誠的心情邊轉(zhuǎn)燈邊祈禱。此時就連小孩也不再嬉鬧了,透著濃濃的神圣感??匆娗懊嬗袀€后生還背著一個老者,張慧能問,難道是這轉(zhuǎn)九曲可以治???高舉說,是啊,咱駝城一向都是這么說的。所以家里有病人,也要背來轉(zhuǎn)燈。咱這里還有“偷燈”的習俗呢。據(jù)說剛結(jié)婚的年輕媳婦偷紅燈生兒子,偷綠燈生女兒。一到打烊收場時,守燈人就高喊“偷燈養(yǎng)小子呢!”故意挑逗年輕的媳婦來偷燈。
看著這轉(zhuǎn)燈的蕓蕓眾生,張慧能忽然想到一個嚴肅的命題——文化的傳承。后人們也許永遠想不明白先人們?yōu)楹芜@樣為何那樣,只是跟著父輩沿襲下來各種規(guī)矩和章法,照葫蘆畫瓢就行。有時面對后人的疑問,偶爾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一下,將前人的東西添點鹽加點醋……這樣一代又一代,一脈相承,文化的血脈才綿綿不絕。相對于張慧能前次深度考察的陜北民俗文化剪紙和石獅子不同,這回的鬧秧歌則代表這動態(tài)的、活著的陜北文化。在扭動著生命的秧歌舞中,我們集中看到了人神對話,看到了陜北人頑強的生命力,看到了他們的浪漫情懷,同時也看到了他們的憨厚、質(zhì)樸和幽默。
高舉走在九曲星君排位“中央土”的位置時,發(fā)生一件奇怪的事——“七星燈”中的那盞燈突然掉下來砸在高舉的腳上。守燈人趕緊讓高舉跪下磕頭,并說這是對神的大不敬,你要主動敬香,還得請道士念經(jīng),這樣才可以消災(zāi)。守燈人對高舉說,你朝旁邊的“功德箱”施舍香火錢1000元,我們幫你化解。高舉生氣地說,欺生呢,把我當外地人了。誰不知道這功德箱里的錢最后是被你們哥兒幾個分了喝燒酒去了。哄誰呢?高舉回過頭來對張慧能說,看到?jīng)]有?這種場合也不忘撈錢。人心不古??!守燈人嚴肅認真地說,你真是個灰漢!要錢不要命的貨。告訴你,最近三個月你小心有血光之災(zāi)。
一語成讖!兩個月后的一天下午,當張慧能頭纏繃帶,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輸液,望著潔白的天花板發(fā)呆時,他還是想起了在駱駝廣場轉(zhuǎn)九曲的那個晚上,想起那個守燈人的預(y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