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的理工男女,寫得一手好文章又愛科學的,估計不算多。所以在姬十三前幾年的科學寫作生涯中,總覺得很冷清,常見到的作者就那么幾個,全湊在一起,都不夠玩一局殺人游戲。
但是一次MSN上的聊天改變了這一切。2007年11月20日,“科學松鼠會”這個名字被敲定,有了一個私密論壇,2008年4月28日,群博客正式上線。
有時候姬十三恍惚覺得,這些人本來貓在一個大房子的各個角落里,一敲鑼喊吃飯就全冒出來了。想起小時候讀過的武俠,隱匿多年的幫派老人決定復出,燃一縷狼煙,消息被傳遞至村莊、城市、山區(qū)和荒漠,正在田間耕種的老漢、街頭被人欺負的小販、喝酒賞花的公子哥,原來都是默默隱忍的江湖高手,他們伸個懶腰,挺起身,念叨道,“該出發(fā)了”。
于是他們就聚到一起了。
“5·12”汶川大地震。地震當天下午,“科學松鼠會”很快就張貼出一篇和地震有關的科學原創(chuàng)文章《動物預報地震,靠譜嗎?》,對“動物預報地震”這個課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后的一個月里,“科學松鼠會”在20天內發(fā)稿30余篇,內容涵蓋地震知識的各個方面。這個專輯使他們的日IP點擊量達到了16000人次,這些客觀、嚴謹、科學的文章糾正了我們對于地震這一自然災害的許多常識性錯誤??茖W松鼠會也一戰(zhàn)成名。
人文社會關懷是松鼠們寫作的首要宗旨,以大地震為肇始,“科學松鼠會”上的許多文章都與社會現(xiàn)實息息相關。
奧運期間,松鼠會專門推出了“奧運專輯”。從奧運科技裝備、天氣控制、奧運村科技等角度多方面、全方位地解析與奧運相關的種種科學知識。
“毒奶粉”事件曝光后,松鼠們反應迅速地貼上和牛奶、食品安全有關的科學文章。還有一位細心的作者總結了所有有關母乳喂養(yǎng)的專業(yè)問答。針對橘子生蛆事件、瘦肉精、面粉增白劑,“專業(yè)、好看、活潑、有內容”的文章比比皆是,迄今,松鼠們已經發(fā)表500多篇、超過200萬字的原創(chuàng)文章。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副會長趙致真感慨地說,“松鼠會這個新生代的科學寫作群體幾乎橫空出世、突如其來,一起步就高唱入云。中國科普界的一塊心病,就是科普隊伍的老化和斷層。而這群小松鼠們視野開闊、思維新潮、文理兼優(yōu),展現(xiàn)了整齊的陣容、旺盛的活力和涌泉般的原創(chuàng)作品,他們在憑實力說話。一只小松鼠也許身單力薄,但松鼠成群、優(yōu)勢互補后,整體就大于部分之和了。更可貴的是,小松鼠都是‘野生’的,不是‘家養(yǎng)’的。他們全憑對科學的愛好和忠誠,自覺自愿、有滋有味地寫科學文章,而不是愁眉苦臉、搜索枯腸,奉命搞‘科普工作’,并不斷抱怨國家沒有給以足夠重視和扶植。”
如今,“松鼠”們的工作不僅限于寫科普文章,他們接受了專業(yè)的NGO孵化,管理運營的平臺日益完善,組織不斷壯大。建了民政注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他們不斷豐富項目,讓科學與設計、文學、甚至影視等領域對接,讓科學更加走近生活。
“松鼠”自畫像
Yami 28歲
在松鼠會內部人士中盛傳著給遠在芝加哥的“松鼠”橘子幫小幫主的生日祝福視頻。這個在Youtube上的視頻相當有創(chuàng)意,有“松鼠”對著小鏡子拿手機自拍并配樂《我的太陽》,有研究轉基因植物的“松鼠”在一群綠葉植物中出現(xiàn),配惡搞配歌配字幕,把壽星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我們本來就想做個簡單的視頻集合,讓大家把視頻弄好發(fā)我這里,沒想到每個人做得都那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