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者,自我;覺者,覺察也。自覺,指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自覺即內(nèi)在自我發(fā)現(xiàn)、外在創(chuàng)新的自我解放意識。
要自覺真的不容易,得透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細細傾聽出內(nèi)心的聲音。要保持清明的心更難,一個不小心就會栽進大混沌中,失去最初的真心,然后不斷地輪回。
身在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女性比起以前多了很多選擇的機會,你可千萬別浪費了這美麗的可能。你應該選擇理解與接受好與不好的自己,選擇擁抱希望,選擇眼向藍天心向光明,而不是屈從于所謂的人情世故及成就標準。
我相信只要是出于自覺的選擇,都能充滿勇氣向著希望一路歡唱一路前行,因為盛滿于心的篤定已不畏風雨。
一 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嗎?
看慈禧如何成就女帝之路
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要先懂得“自我覺醒”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達到什么目標后,才能做好生涯規(guī)劃?,F(xiàn)實生活中的你,是否清楚明白個人要追求的短程、中程、長程與終極目標為何呢?
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嗎?
或許你覺得現(xiàn)在還年輕,談到十年之后的規(guī)劃好像有點兒早,但請記得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哈佛大學就曾經(jīng)做過一項追蹤調查,他們將一群智力、學歷、成長環(huán)境差不多的年輕人列為受測目標,這個研究主要是想知道目標設定與未來人生發(fā)展的關系。受測者中,27%的人對未來完全沒有計劃;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目標但多以短期目標為主;只有 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經(jīng)過二十五年后,他們又對這一群人做了調查。有趣的是,那些 3%的人在這二十五年間幾乎都沒有大幅改變過人生目標,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初衷,且絕大多數(shù)的人不是當了老板就是企業(yè)家,再不然就是社會上的精英人士。而那 10%有短期計劃的人,最后大多都成為社會中產(chǎn)階級,其共同的特色就是陸續(xù)完成短期目標,慢慢往上爬,在社會里大多為專業(yè)人士。而60%目標模糊的人,二十五年后大多落在社會基層,安穩(wěn)地工作生活,并沒有太多成就。至于27%對人生完全沒有計劃的人,最后大多落在社會底層,有些人甚至長期失業(yè)或靠著領社會救濟金度日。
由此可知,設定人生目標與個人成就確實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lián)性,懂得設定中、長期目標的人,出類拔萃的機會也比較高。因此,著手人生目標時,除了短程目標設定外,也不要忘了花點時間想想往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想要過著什么樣的生活。走一步算一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觀實在太過短淺,畢竟未來式總是得靠現(xiàn)在式不停累積才能實現(xiàn)。
那么如何才能不與機會擦身而過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明確地了解自己,你想要追求什么?你想過著什么樣的生活?目標可以隨著自己的前進腳步而有所修正,不過度執(zhí)著妄想,但也不輕言放棄。
跟著兒子一起成長的慈禧
慈禧太后在歷史上是一個罵名滿天、令人怨聲載道的女后,暫且先撇開她在歷史上所犯下的過錯,慈禧其實還是具備著成功者的特質。未出閣前,慈禧曾讀了點書,程度雖然不好,但至少通滿漢雙語,這點便為她日后批閱奏折、垂簾聽政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
慈禧生了載淳后,為了培養(yǎng)小皇帝將來登基時能有“帝王”風范,所以特別命人找來明朝張居正編撰的《帝鑒圖說》作為載淳的啟蒙教材。此書圖文并茂,文字淺顯易懂,小皇帝能很輕易地讀懂,同時慈禧自己也跟著兒子一起讀書,從中開始逐漸感受到“知識”與“權力”之間關聯(lián)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