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近的緣故,我就成了“小點兒”的???,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從身高高不過柜臺、看不見貨架,到有一天,我的腦袋終于可以在柜臺之上朝里面探來望去。我尤其渴望“電驢子”的聲音,仿佛那就是上課的鐘聲。很多時候,我聞聲而動,人比“電驢子”到得還快還早,似乎并非是我朝“電驢子”奔去,而是“電驢子”奔我而來。我不等什么人的來信,也并無給什么人的信要托老馮帶走,我只是覺得激動,覺得“電驢子”親切,覺得那“突突”聲一遠去就若有所失。
我對報紙的感情,就是從那時開始的。村里訂報紙的機構(gòu)有兩家,一是村黨支部,一是村小學(xué)。但不管是誰訂的報紙,“電驢子”都會先送到“小點兒”。報紙的品種還算豐富,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文匯報》,還有《河北日報》、《衡水日報》。我很喜歡翻這些報紙。起初認識的字少,根本不知報紙上說的是什么,但照樣假模假樣地從頭看到尾。常有人逗我,讓我說說報紙上寫的是什么,我會理直氣壯地說:“你自己不會看嘛。”好像我都看懂了似的。漸漸的,字認得多了,也就看出點意思來了,比如,我發(fā)現(xiàn)有時候各張報紙的頭版是一模一樣的;照片的說明文字總有“圖為”兩個字;第三版或第四版的名稱常常叫“副刊”;《人民日報》的副刊原來叫“戰(zhàn)地”,后來改成了“大地”……《文匯報》的報頭和其他報紙的報頭不一樣,竟然不是毛主席寫的,這讓我很長時間不知其所以然。逢國慶節(jié),報頭和頭條標題一定是紅色的。過新年時《人民日報》一定會發(fā)元旦社論。領(lǐng)袖去世后頭像一定加粗粗的黑框,而且標題天天都有“永垂不朽”這幾個字。我問售貨員什么是“永垂不朽”,他說,可能就是“萬歲”的意思吧??粗疑辖堑?ldquo;毛主席語錄”,我老搞不懂“階級斗爭”為什么“一抓就靈”,也不明白為什么“抓革命”就可以“促生產(chǎn)”?!豆饷魅請蟆纺瞧秾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在“小點兒”似懂非懂啃下來的?!段膮R報》連載的那部著名話劇《于無聲處》我也是在“小點兒”追著看完的,那是我第一次讀報忽然讀出了眼淚……
那些年,追尋“電驢子”的聲音,其實就是想讀讀報紙。沒想從報紙上學(xué)什么,也沒想過將來要當記者之類,那時讀報紙,是簡單的渴望,純粹的興趣,模模糊糊的念想。這種心情,等長大了,真正讀懂了報紙,就和“電驢子”的聲音一起,和夜夜喧嘩的“小點兒”一起,永遠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