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有情識、有心智能力,已是眾所皆知。過著社會性生活的動物,更有著親情、愛情、友情、社會倫理,以及和人類、其他生物之間溫馨有趣的互動。
骨肉親情是天生的感情,在動物身上,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許多鞠躬盡瘁、無條件付出的愛。燕子是人類喜愛的鳥類之一,親燕為了喂食剛出生的雛燕,每天會不辭辛苦地出外捕捉昆蟲達兩三百次,雛燕張開嘴巴吃飽之后,還會對著親燕翹起屁股,讓父母把它的糞便銜出巢外。唐朝詩人白居易詩云:“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即是描寫親燕育子的辛勞和偉大。
企鵝橢圓形的身材和左右搖擺蹣跚行走的模樣,很令人憐愛。企鵝媽媽下完蛋后,它就把蛋交給企鵝爸爸,自己則長途跋涉到不結冰的海岸,為未來的寶寶尋找食物。負責孵蛋的企鵝爸爸會把蛋擺在兩腳之間,用它厚厚的皮下脂肪輕輕蓋住。在冰天雪地中,企鵝爸爸如老僧入定般不動不吃達六十天,等到小企鵝孵出時,企鵝爸爸已精疲力竭,形銷骨立,體重減輕了五分之二。這時出外覓食的企鵝媽媽會帶著食物及時趕回來,接著由餓壞的企鵝爸爸開始出外覓食給寶寶吃。小企鵝就是如此的在父母親細心呵護下慢慢長大。
撫養(yǎng)照顧之外,動物也知道“教育”的重要。剛出生的小海獺不會游泳,海獺媽媽逐一教導它們?nèi)绾斡斡?、潛水、覓食,晚上睡覺時,海獺媽媽會讓孩子躺在它身上,然后用長長的海藻把母子倆牢牢綁在一起,如此,再大的風浪也沖不散它們。
母獅子為了訓練小獅子,經(jīng)常故意把小獅子推下山谷,讓小獅子在不斷攀爬、跌倒的挫折磨練中培養(yǎng)生存的能力。無尾熊教子也很嚴格,小無尾熊不聽話時,母熊會按住小熊,用手打它的屁股,如果小熊撒嬌哭鬧,母熊會繼續(xù)打,直到它不哭為止。
當敵人出現(xiàn)時,母鹿為了保護小鹿,會假裝受傷,設法把敵人引開。在《大唐西域記》卷七里,也記載母鹿護子、鹿王慈憫的感人事跡。有一位國王常常到樹林里打獵,樹林里住了好幾百頭的鹿,為了避免全族一時覆滅,鹿王和國王商量,一天送一頭鹿過去讓國王食用。有一天,依照次序輪到一頭懷孕的母鹿去送死,母鹿對鹿王懇求:“我雖然應該去死,但我的孩子還沒到死的時候??!”
鹿王心生不忍:“可憐慈母愛子之心,竟然恩及未出世的孩子?!北愦婺嘎骨巴退馈?/p>
國王看到鹿王親自前來,非常訝異,了解實情后慚愧說道:“我是人身,卻和野獸一樣殘忍;你是鹿身,卻具有人一般高貴的道德。”從此不再打獵,讓這些鹿能自由無懼地在樹林里生存。
現(xiàn)代的社會實行一夫一妻制度,在動物世界中也不乏夫妻忠貞相守至老死的。有句成語“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里的“鵠”就是天鵝,是大自然里的美麗動物,它們不但嚴守一夫一妻制,而且一輩子夫妻恩愛,感情深厚。
作為和平象征的鴿子非常戀巢,夫妻間常會親昵地輕啄對方的頭、臉,互相抓癢,整理對方的羽毛,它們也是白頭偕老,永不分開。海豚會細心照顧生病的伴侶,伴侶死了,海豚會悲傷哭泣,不肯進食,甚至到后來也跟著去世。
從許多哺乳類、鳥類和魚類的行為中,能明白它們鞏固的家庭倫理,以及歡喜、悲哀、痛苦的感情反應。
猿猴是人類的近親,它們有百分之九十八的DNA組合和人類一樣,所以在感覺、感情、族群互動上的表現(xiàn)都和人類很相似。猴子習慣過團體生活,喜歡有頻繁的互動交流。它們最感興趣的大事就是生小猴子,每當一只猴子誕生,許多猴子就趕去探望,大家?guī)蛣偵a(chǎn)完的母猴理毛,也會去摸摸剛出生的嬰兒,品頭論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