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子桃花》 雄心勃勃子濮再入(1)

公子桃花 作者:柳岸


第十二章 雄心勃勃子濮再入

陳侯杵臼繼位兩年以來,四鄰友好,國盛民昌。大司空原仲來奏,計劃今秋開始修建干渠,引潁水北上,直通蔡水,陳國檉邑到都城之野都能灌溉。

大司徒宓伯來奏,說:“齊國使者前來聘問,已經到館舍候見。齊乃北方之大國,齊侯諸兒乃有稱霸之圖,不過與陳國少有通使,這次突兀通使來聘,不知何故?!?/p>

陳侯杵臼說道:“以寡人看來,齊使者來陳,應是修好之意。自齊侯諸兒就位以來,有稱霸之心,無稱霸之德,更無稱霸之事。不過,還是暫且探明情況,再做打算吧?!?/p>

陳侯杵臼繼位沒有遣使通告齊國,齊國卻主動遣使聘問,確實有些可疑。按春秋時期的慣例,凡大臣擁戴即位的國君,一定要參加諸侯國會盟,才算得到各諸侯國承認。陳侯杵臼即位雖然是弟兄有約,也算是大臣擁立的。但自他繼位,還未參加過會盟。宓伯離開后,陳侯杵臼思忖:倘若這次齊國遣使真是為了修好,倒不如借機倡議會盟,取得諸侯的認可。

第二天,宓伯稟告陳侯杵臼:“齊國確實有修好之意,同時又有兩國相會之意,沒有明示,但有這個意思。怕是探明吾國態(tài)度吧?!?/p>

陳侯杵臼說:“這樣甚好。寡人正想聯(lián)合幾國會盟,上次衫地會盟,齊國因僖公薨歿,未能參與,這次他們主動提出,再好不過了?!?/p>

宓伯回稟:“如果會盟,都要哪些國君參與?”

陳侯杵臼道:“衛(wèi)國內政不穩(wěn),不便通諭。通諭鄭伯子儀、蔡侯獻舞、宋公捷、魯侯同,定于季夏的朔日在垂地會盟?!?/p>

齊使回到齊國,把會盟的事情告訴了齊侯諸兒。齊侯諸兒大喜,他繼位以來,本想稱霸諸侯,無奈自己德行不好,各國并不認同。主要原因是他和妹妹魯桓夫人文姜亂倫,被魯桓公發(fā)現(xiàn),他指使公子彭生殺人滅口,謊說魯桓公暴病身亡。魯桓死后,太子同繼位,后稱魯莊公。齊侯諸兒自覺這事兒做得過分,為了遮掩丑行,便刻意展示假仁義假德行,先是車裂了鄭公子亹和高渠彌,而后又收留了流亡的衛(wèi)侯朔(惠公)。這次遣使入陳,他也是思謀已久,一是為了示好,因為現(xiàn)在陳國是中原諸侯國中很有影響力的大國,爭取到了陳國,就穩(wěn)定了中原。二是借助陳國的影響,聯(lián)合幾國歸復衛(wèi)侯朔。衛(wèi)侯朔流亡齊國,并非因為齊侯諸兒是個可以依靠的君主,而是因為他是齊國嫡親的外甥。原本,齊侯諸兒的父親——齊僖公,有兩個貌若天仙的女公子。小的叫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大的叫宣姜嫁給了衛(wèi)宣公。那宣姜原本是衛(wèi)宣公給太子伋娶的妻子,當時太子伋不在,衛(wèi)宣公見宣姜漂亮,實在不忍放手,便占為己有,并建筑“新臺”使之居住。齊僖公原本是小心恭慎的君主,卻養(yǎng)了這么幾個風流情種的公子。宣姜嫁給衛(wèi)宣公后,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壽,一個叫朔。公子朔是衛(wèi)宣公的小兒子,為了繼位,他害死了兩個哥哥,氣死老爹衛(wèi)宣公。衛(wèi)侯朔如此即位,引起國人的不滿,衛(wèi)國人趁他去京都朝王,借機立了公子黔牟,他才被迫流亡齊國。齊侯諸兒雖然許諾衛(wèi)侯朔復位,由于自己一些爛事兒沒有料理清楚,一直沒有兌現(xiàn)。衛(wèi)侯朔蝸居齊國,一心想回國復位,就一催再催齊侯諸兒。齊侯諸兒被催不過,又怕自己兵力不濟,才想出聯(lián)合幾國共同伐衛(wèi)的招數。這次遣使,只是試探陳國的態(tài)度。不想陳國卻率先提出了會盟,正中下懷。他想作為幕后策劃者,讓陳國出面組織這次會盟,名譽上是為了陳侯杵臼、鄭伯子儀即位,實際上是為了共同歸復衛(wèi)侯朔,這叫借勢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