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燃放炮竹的聲音就像在打仗。街上的行人比往日少了許多,除了路邊放炮的孩子,所有人都在家里忙活著。不過有這樣一支隊伍除外—— 他們似乎并不留戀于節(jié)日的歡樂,熱衷于游走在大街小巷。這支隊伍通常由5個人組成,他們的工具是一輛車、一支網(wǎng)和若干鐵籠。有些人親切地將他們稱為“打狗隊”,之所以親切,是因為這些人十分厭惡狗—— 這種太容易和人類親近的動物,討厭他們用可憐的眼神盯著自己裝滿零食的口袋,常常驅(qū)趕他們,詛咒他們,有時候踹他們一腳,有時候打他們一拳,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挨打的狗兒們用他們鋒利的牙齒還擊,于是,這群人就更加痛恨這種生物,認為人類的祖先將他們馴化過來實在是一種可笑的行為。
正是因為這些人撐腰,“打狗隊”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一支“為民辦事”的機構。當然,反對他們的人群也不在少數(shù),只可惜這些人很少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他們只是安穩(wěn)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只要“按照相關規(guī)定”,給自己家的狗兒們買張“狗證”,按照要求的時間出入,別人的事,他們才懶得管太多。這群人生活水平往往偏高,雖然大型犬不允許被喂養(yǎng),但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證明自己的愛犬是不傷人的,然后再按照相關規(guī)定辦理一份手續(xù),一切就都妥當了。
說到狗,楓城的狗還真是足夠名貴的。幾年前有部美國大片記錄了一群哈士奇和阿拉斯加雪橇犬在南極求生的歷程,結果頓時就刮起了一陣“雪橇熱”,哈士奇和阿拉斯加分別是兩種來自不同地區(qū)的雪橇犬,前者主要集中于俄羅斯,后者主要集中于美國阿拉斯加州,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和狼長著一副嘴臉,眼睛里散發(fā)著恐怖的藍光,他們的外表總是將人迷惑,直到50年代,美國人才確定他們的真實身份是狗,而不是狼。但他們善良,頗具個性,有著發(fā)達的后腿肌肉,奔跑起來像一陣疾風。
由于這種狗過分調(diào)皮,常常不受主人控制,四處亂跑,不了解他們的人常常懼怕那邪惡的外表,于是,一些懂狗的販子們極力推薦起另一個品種的狗來—— 這就是長了一身雪白毛發(fā)的薩摩耶。這種狗原本也跟著湊熱鬧拉雪橇,但是由于他們漂亮的外表,天使的微笑,逐漸被人當成了觀賞犬。他們身體強壯,不過體力卻大不如前面那兩位“同行”,隨著野性的退化,他們似乎更適合在城市喂養(yǎng),許多人,尤其是女孩子,都常常被他們誘人的外表所欺騙,真的抱回家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天使的外表背后,是一顆比魔鬼還要鬧騰的靈魂。
“薩摩耶熱”過去了,又開始接二連三的各種“熱”。金毛巡回犬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導盲能力走進人們的生活,緊接著是與他們同一系統(tǒng)的拉不拉多獵犬。這些狗兒們都非常聰明,并且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
小區(qū)里幾個“金毛”的主人正在炫耀愛犬的智商時,波仔搖頭晃腦地跑了過來。這是一條法國貴賓,毛絨絨的,像個玩具。在所有品種的狗里,這種看上去個頭很矮小的狗名列第二。排在他后面的是被當做警犬的“黑背”,再接下來才輪到老實憨厚的“金毛”。
波仔非常純種,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呼吸時搭拉在外面的舌頭,滑稽的外表總能給人帶來歡樂。作為梗類型犬,這種狗從不掉毛,跑起步來一蹦一跳的,像是裝上了發(fā)條。
事實上,他們并不真的來自于法國,他們真正的發(fā)源地是德國。在那里,他們一直被當做獵犬使用,只可惜矯揉造作的法國人愛上了他們的毛,將他們接進宮廷,就變成了現(xiàn)在這般體型,也造成了他們消化系統(tǒng)衰弱的毛病,同時也將一股貴族氣息刻在他們心里。
聊天的人們突然停止了對話。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移到波仔主人的身上。
波仔的主人名叫爾曼,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子。有些人的美麗并不局限于一對眼睛或是一支鼻子,而是合理的布局,和某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韻味。爾曼就是這樣一種女孩。
這里的街坊鄰居都很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