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大學借地于耶穌會在徐家匯的天文臺內(nèi),師資也由教會支援?!罢鸬笔侵袊墓欧Q,來自梵文,中文字面上又有“日出東方”的含義,借這個生機勃勃的名字,馬相伯此時此刻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馬相伯所設計的震旦不是英美式學院(College),而是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研究學問的學者團體、學院(Academy),或者是更古典式的柏拉圖式“學園”(Academy),提倡學生在辯論中發(fā)展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馬相伯所理解的歐洲Academy與中國傳統(tǒng)書院有某種相似性。在震旦,教,注重指導門徑;學,力求啟發(fā)學生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所以,馬相伯本人在震旦的角色可謂“柏拉圖”,亦可謂書院的“山長”。
震旦的行政管理由學生選出代表承擔,學校的所有成員享有自治、自主的權利。當時幫助馬相伯辦學的學生邵力子、于右任等,均成為中國近代史中可圈可點的人物。
震旦學院宣布成立,當時流亡日本的梁啟超立即著文稱善:“吾今乃始見我國得一完備有條理之私立學院,吾喜欲狂。”馬相伯為學校規(guī)定三條原則:崇尚科學,注重文藝,不談教理。“欲革命救國,必自研究近代科學始;欲研究近代科學,必自通其語言文學始。有欲通其外國語言文學,以研究近代科學,而為革命救國之準備,請歸我。”
馬相伯有很多的創(chuàng)造,比如他主張文理并重,主張要打好語言的基礎,主張必須訓練嚴格的邏輯思維?,F(xiàn)在中國最早的形式邏輯的教科書是馬相伯編的。我們今天說,中國學生原創(chuàng)力不夠,其實這個問題馬相伯當時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所設計的課程、教育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原創(chuàng)力。還有一條,他認為教育要自立,希望學術獨立,思想自由。
在震旦學院,馬相伯是非常愛護學生的,他重建了孔子以來“有教無類”的傳統(tǒng),只要有才華的人、愿意學的人,他一律收入門下。于右任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1904年,于右任因作詩諷刺慈禧太后賣國,遭到通緝,逃到了上海。馬相伯將他收入門下,免學雜費,以化名“劉學?!保础傲魍鰧W生于”諧音)入讀震旦,并對他諄諄教誨:不以空言抒憤,救國必先科學。后來于右任曾有聯(lián):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先生。
學術獨立,不談教理
“不談教理”的辦學理念,使馬相伯和作為主辦方的耶穌會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耶穌會希望震旦是法國式的教會學校,學生要遵從教規(guī)。這和馬相伯的辦學初衷相違背,他為震旦制定的辦學原則是:崇尚科學、注重文藝、不談教理。法國傳教士認為學生既然到了教會的學校,就應該把宗教課變成必修課,這等于強迫信仰,這是馬相伯最反對的。
1905年年初,沖突演變的結果是耶穌會出手驅逐馬相伯,讓他“無病而入病院”,欲奪回震旦的控制權。但神甫們忘記了,震旦的首批學生,部分來自堪稱學生運動策源地的南洋公學,豈是唯唯諾諾之輩。在校務行政上,震旦是實行學生自治制度的,學生遂推舉沈步洲為會議主席,決議退學。沈步洲取出信箋兩卷,放在講臺兩端,一為簽留,一為簽去,結果全校132名學生中有130名簽名退學。
退學學生推舉邵力子、于右任等7名學生代表,事后找到馬相伯,說:“馬院長,我們已經(jīng)退學了,但是我們還要讀書?!瘪R相伯看到退學學生簽名簿時老淚縱橫,他冒著再次和教會決裂的風險,決定站在學生一邊,另辦新校。
1905年9月,經(jīng)過馬相伯、嚴復和退學學生領袖葉仲裕、于右任等人數(shù)月的奔波籌劃,復旦公學在吳淞成立?!皬偷币辉~,取自《尚書大傳》中虞舜傳位給夏禹時所唱的青云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可以釋義為“明天太陽照常升起”,既寓意新學校像朝陽一樣,也有光復震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