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仁尼琴的去世,不僅是俄羅斯文化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的損失。索爾仁尼琴是一位典型的俄羅斯“知識分子”。他繼承了拉吉舍夫、“別車杜”、赫爾岑、十二月黨人、懺悔貴族、革命家的傳統(tǒng)。俄羅斯知識分子吟誦著“我的靈魂由于人類的苦難而受傷”的詩句,寫下內心的憂傷,并隨時準備為理想去坐牢、服役。他們渴望個體靈魂的自由,骨子里卻充滿民粹主義觀念。他們的思想在天上飛翔,腳卻一直踩在“村社”黑色的泥土上。
1994年5月,這位在監(jiān)獄和流放地呆了11年、隨后被驅逐出境流亡了20年的老人,終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廣場、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火車站一片“烏拉”聲。他被稱之為“俄羅斯文學的主教”、“俄羅斯的良心”、“偉大的預言家”。六十多年前,當他還只有27歲的時候,他就預言了斯大林時代的終結;如今他又在預言“東斯拉夫大家庭的瓦解”,并為這一“瓦解”的征兆而痛心疾首。此時,他很像普羅旺斯的諾查丹瑪斯,當然更像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圣愚”或“癲僧”。
1998年12月11日,老人80歲生日,俄羅斯政府和國家杜馬,給了他最高的禮遇和榮譽。當權者以為自己終于能和“良心”擁抱在一起了,而實際上是抱住了一只芳香而又滾燙的山芋。索爾仁尼琴接著就開始充當政治批評家的角色:批評戈爾巴喬夫放棄權力是政治上的幼稚,批評葉利欽不負責任地分裂了俄羅斯,還認為普京的爛攤子需要作為反對派的共產黨人出來制約等。老人每天都在發(fā)布令人驚悚同時又令人厭煩的預言。但當他想稍事休息而沉默一下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失魂落魄,都在焦急地等待,企盼那蒼老的聲音再次響起。如今,老人終于徹底沉默了,仿佛要讓所有人的企盼徹底落空。但是,他的“四不”口訣卻像咒語一樣印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不相信、不害怕、不原諒、不撒謊!
歷史關注已經發(fā)生的事情,文學關注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就是“知識分子”與作家的區(qū)別。我尊重俄羅斯的知識分子傳統(tǒng),但也迷戀俄羅斯的文學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知識分子譜系中,索爾仁尼琴的形象很高大,但在俄羅斯文學譜系中,他卻顯得有些矮小。在愛的前提之下,與人類為敵、與自我或語言為敵、與歷史中的制度或權力為敵,構成了俄羅斯文學傳統(tǒng)的三個等級。托爾斯泰以人類為敵,將所有的非理想狀態(tài)和偽善的現(xiàn)實撕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我和語言為敵,將所有自我的包裝和語言的自明性殘酷地摧毀。索爾仁尼琴則是以歷史中的制度和權力為敵這一譜系中的一員。隨著時間流逝,他只能在托氏和陀氏的光輝中勉強地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