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大理國主,又名段和譽。1108年至1147年在位。年號日新、文治、永嘉、 保元、廣運。宋大觀三年(1109年)遣使至宋京師,貢麝香、牛黃等物,宋封為云南節(jié)度使大理國王。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避位為僧。謚號憲宗宣仁皇帝。
段正淳,大理國主,段思廉孫。1095年至1108年在位。宋紹圣元年(1094年),高升泰奪其兄段正明皇位,次年升泰卒,遺命以國還段氏。升泰子泰明立他為王,改國號為后理,年號天授、天明。但大權仍操高氏之手。封泰明為中國公,其鄯闡領地中國。高氏世代為大理國相,稱高國主。崇寧二年(1103年)曾遣使高太入宋求經(jīng)書、藥書。宋大觀二年(1108年)避位為僧,謚號中宗文安皇帝。
王重陽(1112-1170),金朝道士,全真教創(chuàng)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學道后改名吉,字知明,號重陽子,世稱重陽真人。咸陽(今陜西咸陽)人。天眷初曾應武舉,中甲科。大定元年(1161年)穴居終南縣南時村,號“活死人墓”。七年赴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傳道,筑全真庵,創(chuàng)全真教。主張道佛儒三教合一,又制定道士出家制度。其徒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號全真七子,北七真。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元世祖贈號“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加贈“重陽全真開化輔極真君”。
袁承志(?-1651),明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遼東巡撫袁崇煥之子,崇禎三年(1130年),崇煥被冤殺于京師,其為崇煥部將左輔救出,投王嘉胤。四年四月王嘉胤死,代領其眾。至八年(1635年),有眾數(shù)萬,為“十三家”首領之一 。崇禎十一年,起義軍普遍受挫,多受撫降明。他與賀一龍、馬守應、劉希堯、賀錦等轉戰(zhàn)至英、霍山區(qū),堅持斗爭,號“左革五營”。十四年與張獻忠聯(lián)合。十五年,李自成起義軍席卷河南地,又率部附自成。大順政權建立,受封制將軍。順治二年(1645年)與李錦、高一功等入湖南,聯(lián)合南明永歷帝共同抗清,因受南明朝廷排擠、歧視,隨高一功退入廣西。八年,由黔入蜀途中,遭孫可望阻擊犧牲。
陳家洛,清朝武士。江寧(今浙江海寧)人。少時以武聞名。康熙間,客于京師顯貴之家,以武術技藝聞名當世。雍正時,因浙江總督李衛(wèi)鎮(zhèn)壓顧云清反清案受株連,但未被處死。至乾隆登基后去世,終年八十歲。舊時江湖間流傳其俠義之事頗為廣泛。
謹以此章作為本書的終結,意在告訴世人,義士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在我們的腦海中,義士只是童話,而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才是真實的。
我們應該從他們的身上體會到義的存在,用自己的善良去做善事!這才是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做義士,只是愿意或不愿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