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是時候:《顫栗航班93》的時間傳奇(6)

后9·11時代的恐怖片 作者:阿維娃·布瑞夫 山姆·J.米勒


影片反對提供“經驗契合”的瞬間,這體現了《顫栗航班93》的一貫邏輯:它想讓觀眾們相信,如羅杰·伊伯特所說的那樣:“這并不是一部后9·11時代的電影?!毕喾矗@部電影要求它的觀眾沉浸在一種前9·11的無準備狀態(tài)之中,并且讓觀眾意識到9·11的發(fā)生猝不及防。當電影打破了自己的敘事連貫性以喚起我們的后9·11意識之時,也就是影片當中的最后一個鏡頭——用黑屏畫面替代真實場景之時(我們必須調用自己的記憶來補充畫面),它的戲劇性在敘事框架之外得到了充分表達,因為在電影中沒有被展示的人物命運,所以觀眾必須通過調動自己已知的知識去進行想象。

另一個敘事的斷裂出現在一個較早的段落當中,當時紐約和美國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人員正企圖搜索早已失去聯系的美國航空公司11號航班和剛剛從屏幕上消失的美聯航175號航班。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的一名工作人員剛剛清理完將要起飛的美聯航93號航班,他現在正在屏幕上搜尋175號航班的信號,并向紐約總署匯報了自己的工作進度。突然,其他工作人員開始指向窗外,他們看到一架飛機正在急速地向已經冒煙的世貿中心北塔飛去。而在其他地方,地區(qū)和國家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員正在把電視調到CNN收看關于世貿殘骸的報道,他們意識到之前聲稱一架“小飛機”撞擊世貿雙塔的報道嚴重低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們開始將電視上殘骸的畫面與失去聯系的11號航班聯系起來。在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呆若木雞的注視下,175號航班已經徑直向世貿南塔駛去。盡管電影畫面需要從工作人員的視角出發(fā),反映員工們站在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里所看到的場景,但是好在當時電視上正播放著CNN所拍攝到的撞擊現場的畫面(CNN的臺標在電影畫面上一閃而過,然后電影鏡頭就迅速拉近,乃至現場畫面占據了整個屏幕)。CNN所拍攝到的飛機撞擊大樓的畫面觸目驚心。在觀影之前,我們已經被這個畫面震撼了無數次,然而在此時進行重放,則讓我們想起了我們第一次看到它們時的心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