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通過簡單的計算便可知道,在現(xiàn)有的運載火箭技術中,基本材料成本只占2%左右,而火箭的一次性使用則產生了極大的浪費,所以原則上整體發(fā)射成本可以降低兩個數量級,可回收重復使用的火箭一定是未來航天技術發(fā)展的方向。
遵循“第一原理”,亦可以抓住不同領域之間相通而同構的本質,運用跨界整合的系統(tǒng)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根本問題。例如,過去幾十年,電池的基礎技術幾乎停滯不前,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沒有重大的突破。特斯拉并沒有把精力放在電池基礎技術的深挖和攻堅上,而是使用消費電子產品(筆記本電腦、充電器等)中常用到的已成熟的18650型小尺寸鋰電池,創(chuàng)新地開發(fā)了有效的電池組管理系統(tǒng),把幾千節(jié)鋰電池連成一個分層網絡(特斯拉85千瓦時電池組包含了16個模塊、96組、共7104節(jié)18650型鋰電芯),并確保每節(jié)電池的溫度調節(jié)、運行狀態(tài)及安全性監(jiān)控。其核心設計思想是,將互聯(lián)網領域中服務器集群網絡分級管理的思維,跨界地整合運用到電池組的管理上。
馬斯克的產業(yè)布局,也同樣遵循跨界整合的戰(zhàn)略。太陽城的光伏發(fā)電,可以為特斯拉提供充電服務,前者發(fā)電,后者用電。如果這兩者還不能確保地球免于毀滅,我們還有備用的計劃B——通過SpaceX移居火星,以確保文明的延續(xù)。設想未來,跨界整合的思維將產生更多的可能性:星際互聯(lián)網、電離子火箭……
然而,只有思維框架和愿景是不夠的,很多人都有關于未來的種種美好夢想,但只有極少數人有足夠的勇氣和堅持把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理性的思維框架可以使我們產生對未來的愿景,但只有非理性的近乎瘋狂的信念才能使未來真正到來。
喬布斯身上有所謂的“現(xiàn)實扭曲力場”,他可以用自己強大的意志來改變現(xiàn)實。馬斯克身上同樣有著極其罕見的強烈信念,使得他在面臨絕境時可以力挽狂瀾,九死一生。
2008年或許是馬斯克人生最黑暗的低谷。SpaceX成立六年之中進行的三次火箭發(fā)射都接連失敗,特斯拉也經歷了產品的一再拖延和推遲,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使得投資人都不再看好馬斯克這些不切實際的瘋狂項目,兩家公司都瀕臨破產。在巨大的壓力下,馬斯克的第一段婚姻也宣告破裂,工作和生活上的雙重打擊接踵而至,他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曾經擁有的一切——事業(yè)、財富、婚姻。
當馬斯克破釜沉舟,把自己個人最后的 300萬美元資金投入到公司之后,有一段時間甚至只能靠向朋友借錢度日。當我問及馬斯克這一段經歷時,他只是很平靜地引用了丘吉爾的一句話:“如果你必須穿過地獄,那就繼續(xù)前進吧!”
其實,愿景和信念是相通的,當一個人清晰地看到未來時,就會產生對這一未來熱切的期盼和強烈的信念。馬斯克堅信,新能源可持續(xù)交通和商業(yè)化太空索的時代終將來臨,所以他敢于孤注一擲赴湯蹈火,不惜押上自己的一切。即使成功只有很小的可能性,他也要去全力爭取這一點點概率,因為不去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而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便是親手創(chuàng)造未來。
喬布斯和馬斯克都激發(fā)了人性中向上的那部分:喬布斯的偉大在于,他把技術升華成了藝術,讓人們在產品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美,而不只是廉價的功能;而馬斯克的偉大在于,他重新點燃了一代人成為探險家的夢想,敢于去“想象一個更令人激動的未來”。
瘋狂與天才只有一線之差,克里斯·安德森引用喬治·蕭伯納的一句話來總結喬布斯和馬斯克這樣的狂人:“理智的人讓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而瘋狂的人會堅持讓世界去適應自己。所以歷史的進步依靠瘋狂的人?!被蛟S蕭伯納的另一句話更為恰如其分:“一般人看到已經存在的事物會說‘為什么這樣’,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并問自己,‘為什么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