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動于九天之上 2

老謀子司馬懿 作者:秦濤


司馬懿與胡昭切磋經史、指點江山,疑義相析、奇文共賞。司馬懿從這位師者身上,學到了經史的修養(yǎng)和隱逸的氣息。成名后的司馬懿一直有一種“隱逸情結”,當始于此。

與司馬懿一起拜訪胡昭的,還有一位潁川的周生。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但是這位無名氏差點兒要了司馬懿的命。

梁子是怎么結下的,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不妨做如下猜測:

周生應該也是來拜訪胡昭的。大家一起切磋的過程中,周生可能感受到了司馬懿這位來自河內的少年鋒芒畢露的才華。自古云汝潁之間多奇士,可是自己這個潁川士人的風頭居然全被司馬懿搶光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屢次遭受到來自少年司馬懿的打擊和輕蔑之后,周生羨慕嫉妒恨融化成一種終極的情感——殺意!

周生聯(lián)絡了幾個人,決定謀害司馬懿。司馬懿蒙在鼓里,消息被胡昭得知,胡昭大吃一驚。他早就發(fā)現(xiàn)周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沒有料到事態(tài)已經嚴重到了要死人的地步。

司馬懿今天又要來訪,周生今天也要行動。司馬懿打北邊來,周生打西邊來,兇殺現(xiàn)場也許將在陸渾山某個幽僻的山角。

事不宜遲,胡昭迅速向西趕去。他一路徒步翻山越嶺,渡河涉險,終于在崤山的山谷截住了殺氣騰騰的周生一伙。周生知道胡昭的來意,自然不肯罷休,執(zhí)意要殺司馬懿。

胡昭抱著普救眾生的大慈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至于泣下沾襟。草木尚且為之搖落,何況周生一介凡軀?周生終于化解了胸中的仇忿,放下屠刀,長嘆一聲:要不是你,今天司馬懿非死不可。

胡昭心思縝密,怕周生反悔,便和周生指著道旁一棵棗樹發(fā)誓。周生拔刀砍棗樹說:如果我周某仍要害司馬懿,下場有如此樹!(昭因與斫棗樹共盟而別。)

起誓之后,周生打道回府。胡昭再連忙趕回陸渾山的居處,司馬懿在此等候多時了。胡昭絕口不提起剛才的事情(口終不言),與司馬懿言笑如常,盡歡而散。

胡昭終身隱居不仕,以漫長的人生踐行了自己的信念。他終年八十九歲,在司馬懿死前一年去世,是三國著名的壽星(《三國志·管寧傳》)。這位與諸葛亮同字的胡孔明,向我們詮釋了“臥龍”的真諦。

盡管胡昭一言不及周生之事,但司馬懿想必也有所察覺。鋒芒畢露,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不單要隱斂身形,即便才華也應當深藏不露。這才是老師胡昭的“隱”之道??!

也許是紀念,也許是巧合,數(shù)年之后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先后出世,一個叫司馬師,一個叫司馬昭。師昭,司馬懿以這一獨特的方式,向胡昭致敬。

這是后話。此刻,司馬懿開始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和韜晦的功夫,以圖通達“隱藏”的真諦。

“隱藏”也是一種品格,是坤德,是地道。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動于九天之上。司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和光同塵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深藏不露的人最怕被人看穿。偏偏這時候,有一位人物指著司馬懿說:“此非常之人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