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顗 2(2)

品中國高僧 作者:一退


北周武帝滅佛,就發(fā)生在當朝,值得一說。周武帝雄才大略,看重儒家。所謂滅佛,也和經(jīng)濟利益沖突有關(guān)。全國十分之一人入了沙門,顯然不利經(jīng)濟發(fā)展和軍事行動。十年中,他主持讓道教、佛教的首領(lǐng)和百官在一起辯論七次,道教和佛教都不占上風。574年,周武帝下詔“禁佛、道二教,經(jīng)、像悉毀,罷沙門、道士,并令還俗。并禁諸淫祀,非祀典所載者盡除之”。這里面起作用的,還有個叫衛(wèi)元嵩的人,這人做過僧人,也做過道士。他上書說治國不在有沒有佛教。齊、梁崇佛,很快就亡了。并建議周武帝設(shè)立道俗生活在一起的平延寺。周武帝很欣賞此人。

577年,北周滅北齊后,又起滅佛政策,毀寺四萬,強迫三百萬僧、尼還俗。事實證明,這樣做是相當愚蠢的。對宗教不能打擊,越打擊,反而越興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高壓政策一過,要比原來還厲害。

慧思也屬于信仰堅定者,越迫害越堅定。他發(fā)愿要用金字寫經(jīng)書,并貯以寶函。后來在光州的齊光寺實現(xiàn)了愿望。名聲傳了開來。很多教徒慕名而來,從者如市。

慧思見到智顗,開始是很警惕的。但幾次接觸后,慧思就認可這位弟子了。

慧思以《法華經(jīng)》為第一要務(wù),一生鉆研《法華》。說自己沒有被毒死,就是靠的《法華經(jīng)》。智顗也把《法華經(jīng)》作為第一要務(wù),一心精研。后來天臺宗也就把此經(jīng)作為立宗的基礎(chǔ),因而天臺宗也稱法華宗。

《法華經(jīng)》里說,只有《法華經(jīng)》才是惟一“一乘”法。其他都是引導(dǎo)眾生接受“一乘”法的方便教法。“一乘”就是“一佛乘”,一輛到成佛彼岸的運載工具,比較直接。是相對小乘的“三乘”來說的。“三乘”要換乘三輛運載工具,復(fù)雜。

大小蘇山在光山縣西南近四十里,大蘇山在南,小蘇山居北。千年銀杏蓊蓊郁郁,十分幽靜,凈居寺隱在深山里。智顗潛心攻讀《法華經(jīng)》,“切柏代香,柏盡繼之以栗;卷簾進月,月沒燎之以松”。點燃柏木、松毛、栗毛學習,經(jīng)過一段艱苦的學習、體悟,著名的“大蘇山妙悟”就要產(chǎn)生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