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
鳩摩羅什原本是外國人,看名字就知道。佛教是外國的,最先就由外國人傳入中國。佛教中有這樣的意思,你傳的人越多,功德越大。道安的師父佛圖澄就是從西域來的。鳩摩羅什不同,中國君主苻堅主動花七萬人馬“請”的。“請”他又用了十七年,經(jīng)歷了前秦、后秦兩個朝代。加上鳩摩羅什有高僧們極少有的兩次“破戒”行為,就顯得更為傳奇。
鳩摩羅什和道安同時代,但鳩摩羅什和道安不一樣。道安是從草根到大師的成長過程,鳩摩羅什卻出身高貴。道安冷靜,鳩摩羅什熱烈;道安嚴謹,鳩摩羅什浪漫。但鳩摩羅什也有嚴謹?shù)臅r候。鳩摩羅什一生主要成績在翻譯佛教經(jīng)典。他在長安十年翻譯了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他認為是精準的。為了表示沒有謬誤,他生前發(fā)過誓言:如果我所翻譯的佛教經(jīng)典沒有謬誤,就讓我的身子焚化之后,舌頭不焦爛。
果然在他去世焚燒后,舌頭沒有焦爛,并且口中不斷放射出形如蓮花的光亮。翻譯家靠的是舌頭,舌頭沒有焦爛,就說明了一切。“口吐蓮花”一詞大概就是由此而來。陜西草堂寺現(xiàn)在還供奉有他的舌舍利塔。
他是中國三大譯經(jīng)家之一。另兩位是玄奘和真諦。唐僧玄奘沒有人不知道,西天取經(jīng),家喻戶曉。真諦也不俗,印度人,南北朝來我國,譯了一百多卷。
羅什7歲出家,9歲游歷印度,精通六七國語言,所譯經(jīng)典沒有一部摻有私意。所以他敢有這樣的誓言。其實譯經(jīng)是很難的,佛經(jīng)是梵文,傳到龜茲又變成吐火羅文,再譯成漢語,幾經(jīng)變化,要想不失原意就難。但羅什做到了。
道安當時在長安翻譯的大多是小乘經(jīng)典,而羅什譯的幾乎都是大乘。羅什翻譯大乘前,中國大、小乘的面目是模糊的。有了羅什,中國大乘的面目才漸漸清晰起來??梢赃@樣說,中國大乘佛教的流傳,沒有羅什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