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您是如何把傳承與創(chuàng)新結合在一起的?
答:實際上是一個慢慢的過程,必須是在老祖宗的指導下,往下走,把剪紙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繼承下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它就隨著走。我認為必須不斷地搞創(chuàng)新,讓每一幅剪紙都有它的豐富內(nèi)涵,并不是看起來漂亮那么簡單。我現(xiàn)在收徒弟,也很注重剪紙的文化價值的傳承。剪紙最傳統(tǒng)、最典型的就是不斷,拿起來是一片,放下來是一塊,都是整的,它不能脫離這個剪紙的元素和剪紙語言,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反映一些現(xiàn)代語言。
例如剪一只老虎,老虎里邊有了小老虎了,透視性地把老虎肚子里邊的東西也能剪出來。剪一朵花,什么石榴花、牡丹花,都在一個枝上頭,所以說民間藝術是大膽的、不講理的藝術,就是好看。
問:您40多年的剪紙生涯總結過來,學習剪紙最難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答:最難的就是創(chuàng)造。印象當中的美,剪出來變成很美的一個東西。好的創(chuàng)意,就是有一個圖案剪得很漂亮,整體結構還有一部分,主要是剪得多了就會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
問:您和剪紙相伴了幾十年,您未來的愿望是什么呢?
答: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傳承非常重視,專門拿出80億元作為專項基金,保護地方文化,我想我要是有一個展示的地方或者是保護的地方,能把古老的東西,都展示出來給別人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