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曠世奇才顯鋒芒 (6)

晚清第一官商 作者:王偉


本來,招商局名為官督商辦,實際上未派督辦,只有代表官方的朱其昂、盛宣懷兩位會辦。早在1877年年初,盛宣懷就曾以辦理湖北煤鐵事宜無暇分身為由,向兩江總督沈葆楨請辭招商局會辦職務,但他又同時請求在招商局增設督辦之職。他向沈葆楨建議說,唐廷樞調赴福建、天津辦洋務,只有徐潤、朱其詔“常川駐局,是否須添派大員督辦,以一事權?抑即責成在局各員妥為經理之處?伏乞鈞裁”。

這個督辦,是另行添派大員,還是他盛宣懷自己?行文中雖不能肯定,但沈葆楨的批示卻給了盛宣懷一個底。沈批道:

稟單抄折均悉。招商局甫將旗昌公司歸并,置本較前更多,事務較前更繁。當此擴充精進之際,該道明敏干練,才識兼優(yōu),極應督率經理,以裨局務,而廣財源。湖北開采煤鐵,雖亦該道管理,然一水可通,常川往來,兩事盡可兼顧,豈宜存去此就彼之心。即使李伯相準另派大員,亦須該道為之引翼?!姓猩叹謩?,仰仍照前認真籌辦,以副委任。

這個批示,“仍照前”三字,表明不提高盛宣懷原來的地位,但盛氏對招商局的重要性卻得到進一步確認,看來盛宣懷的督辦位置只是時間問題了。盛宣懷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請留居天津的朱其詔當面請示李鴻章。朱其詔回信說:“詔屢欲將吾弟(指盛宣懷)所囑之言說上去,總未得聞。限我一月定能報命?!庇纱丝梢姡⑿麘褳檩喆帧岸睫k”事活動之頻繁。

1877年,代表官方管漕運的朱其昂去世,盛宣懷便抓緊時機向李鴻章堅請督辦之任。時人猜測他的請求可能有兩方面的用意:一是“鑒于此局之難支,自求脫卸”,請別的大員來當督辦;二是“鑒于工商之有成,故求拔擢”,請委派他盛宣懷來當督辦。兩種可能性都有,后一種可能性更大些。

盛宣懷向李鴻章解釋說:

創(chuàng)辦以來,無日不危如卵石,未嘗稍避勞怨,目前稍有效驗,正可奔發(fā)有為,而何敢退葸也……奉委以來,無日不避讓未遑,自知諸事未諳,到處甘居人下,此后駕輕就熟,益思坐觀成效,而何敢進求也。

這話從情理上、邏輯上都是矛盾的。原來他盛宣懷“自知諸事未諳”,故“到處甘居人下”,“此后駕輕就熟”,應該可以不居人下了,怎么“益思坐現成效”而仍“甘居人下”呢?他的本意如何呢?他向李鴻章講清楚了:

今昔情形不同,得失關系尤大。細審任事諸人,并不加意刻勉,反覺遇事疏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職道在局除卻為難之事,絕未一語會商,局內視為無足輕重之人。此局外人認為可恃操縱之轡,上以實求,下以客應。倘再粉飾因循,身敗名裂,不足贖咎。職道居今萬無中立之勢。

這里實際講了兩個意思:一是唐廷樞、徐潤等“任事諸人”很不理想,他們是些無遠慮、招近憂者流;二是他盛宣懷在招商局內是無足輕重之人,諸事“絕未一語會商”,還是一個“權”字。盛宣懷再也難以忍受這種沒有實權的處境,“萬無中立之勢”。要么讓他盛宣懷大權獨攬,要么留下唐、徐,他盛某揚長而去。盛宣懷以退為進,借“或謂”的口吻向李鴻章表達了自己的意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