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喜遇知音,難得忘年交(2)

號角響起 作者:車安剛


郭嵩燾在國內仕途不暢,在英國兩年也因與駐英副使劉錫鴻見解不合,無法合作,一直心情郁悶,落得“百病叢生,萬念皆灰”的境遇。他的人生遭遇,似乎成為嚴復這位忘年交今后坎坷人生的預兆。根據有關規(guī)定,郭嵩燾后將上海到倫敦的51天日記寄送總理衙門,由同文館印刷,這就是《使西紀程》一書。

1877年7月21日,編修何金壽彈劾郭嵩燾“有二心于英國,欲中國臣事之”,請求將《使西紀程》毀版。這一建議為清廷采納。同年8月18日,郭嵩燾得知這一消息,十分氣憤。8月26日,劉錫鴻得知《使西紀程》被毀版后也向郭嵩燾發(fā)難,羅列郭嵩燾三大罪狀:游甲敦炮臺時,披洋人衣服,即令凍死,也不應如此;見到巴西國王后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代表,何至于向小國君主敬禮;在白金漢宮聽音樂會,屢屢仿效洋人取閱音樂單。

9月11日,郭嵩燾憤怒地向清廷提出辭職。清廷因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只得慰留。1878年8月25日,清政府派曾紀澤出任英法公使,李鳳苞出任駐德公使。郭嵩燾只等曾紀澤一到倫敦接任,就打點回國。

郭嵩燾離任回國前的幾個月內,他和嚴復的交往比以前更為密切。郭嵩燾出面組織的某些小型活動,在留學生中往往只邀請嚴復參加。郭嵩燾即將離任,嚴復心情比較復雜,說不清幾許傷感,幾分惋惜。

郭嵩燾毫不掩飾對嚴復的贊賞。1878年7月16日郭嵩燾接到嚴復一封信,他在日記中直言不諱地表示:“又陵才分,吾甚愛之?!?879年8月,回到國內的郭嵩燾偶爾翻檢嚴復為他開示英、法兩國留學生的進修課程及其大意,僅此已浩如煙海,令國內人士茫然不知涯際。據此,郭嵩燾認為嚴復“于西學已有窺尋,文筆亦跌宕,其才氣橫出一世,無甚可意者。”

郭嵩燾對嚴復的贊賞并非悉出于個人感情,當時,嚴復出眾的才華已得到中國同期英、法留學生和其他在英公職人員的公認。1878年年底,郭嵩燾在駐法使館接見留學生,向他們詢問本國在英法兩國留學生的成就與志愿。羅清亭等五人認為:魏瀚、李壽田、吳德章都是曠世良才,制造專業(yè)以楊廉臣、林怡游、鄭清濂為優(yōu),數學首推陳兆翱,水師良才則推劉步蟾、方伯謙、薩鎮(zhèn)冰、何心川。

此外,郭嵩燾還詢問了嚴復的情況:

“嚴宗光宜何用之?”

答:“以之管帶一船,實為枉其材?!?/p>

問:“何宜?”

答:“交涉事務,可以勝任?!?/p>

問:“陳季同酬應明干,能勝公使否?”

答:“其識解遠不逮嚴宗光。”

羅豐祿、陳敬如在回復郭嵩燾的書信中也論及優(yōu)秀留學生。

但是,正如之前提到德勒塞對嚴復評價時分析的那樣,郭嵩燾對嚴復的缺點也有清醒的認識。“又陵才分,吾甚愛之,而氣性太涉狂易。吾方有鑒于廣東之乖戾,益不敢為度外之論。亦念負氣太盛者,其終必無成,即古人亦皆然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