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師大風潮與“閑話”事件 1

大師遠去 作者:岳南


1920年秋,在北京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一科科長任上,主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事宜的魯迅,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和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1923年7月,應許壽裳之聘,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小說史科教員。1925年10月,任改制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兼職教授,至離京去廈門為止,先后在女師大講課約八十次。  

大學教職給魯迅提供了經(jīng)濟上的援助,更多的則是提供了與青年們接觸的機會,使他的視野進一步開闊,思想不斷發(fā)生巨變。1925年3月間,女高師有一個女學生寫信給魯迅,信中痛陳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現(xiàn)狀,表達了內(nèi)心的憂慮和苦悶。這個學生正是許廣平。從此,他們開始頻繁的通信。后來在女師大學生風潮和隨后的各種混戰(zhàn)斗爭中,魯迅與許廣平的關系變得愈來愈密切。又因了許的關系,魯迅開始與女師大的劉和珍等女學生接觸并心生好感。             

民國教育史上無法繞開的“女師大風潮”事件,肇始于1924年底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運動。事件的起因是由于當家的女性校長楊蔭榆無理開除三名女師大學生,這便埋下了日后總爆發(fā)的種子。1925年5月7日,北京各校學生為了不忘國恥并追悼孫中山,擬在天安門和中山公園開會。北洋政府教育部唯恐得罪日本帝國主義,事前訓令北京各校“不得放假”。女師大校長楊蔭榆為了強行貫徹教育部的訓令,便故意在5月7日這一天安排布置了一個講演會,邀請校外“名人”演講,其意圖是把學生拖住在校內(nèi),使其不能參加北京各校學生的聚會。演講會開始不久,學生便覺察了這個陰謀,遂當場轟走了楊蔭榆。當日下午,惱羞成怒的楊蔭榆便做出了開除學生自治會劉和珍、許廣平等六名學生的決定,且撒謊說開除學生的決定已通過了文科主任。對楊蔭榆這一倒行逆施的卑劣行徑,女師大學生予以針鋒相對的斗爭。當時擔任學生自治會主席的劉和珍,就曾對后來在“三•一八”慘案中飲彈負傷的學生張靜淑直抒己見,“開除我不要緊,可是楊蔭榆不走,學校就不能改進。”事情發(fā)生后,校園內(nèi)群情激憤。魯迅先生挺身而出,鼓勵學生同楊蔭榆之流展開“以牙還牙”的斗爭,繼而從5月12日始,在短短的十天之內(nèi),兩次替女師大學生起草給教育部的“呈文”,強烈要求撤換楊,隨后又聯(lián)合六名教授,于5月27日在北京《京報》上公開發(fā)表了《對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風潮的宣言》,“宣言”明確指出被楊開除的六名學生個個品學兼優(yōu),且擲地有聲地發(fā)出質問“不滿于校長者倘非公意,則開除之后,全校何至嘩然?”正是在有良知的進步教師以及社會力量的聲援之下,女師大學生驅除楊蔭榆的斗爭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是年11月,楊被撤職,教育總長章士釗亦被迫去職。[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