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口熱乎的(2)

至味在人間 作者:陳曉卿


據(jù)阿城說,早先北京的大戶人家不講究下館子,有頭有臉的人講究請名廚到家做。廚師一進門,先要問請客的地方在哪間屋,然后一定要選離那間屋最近一間做廚房。這樣,才能確保鑊氣不散,離得太遠了,鑊氣就沒了。按照阿城老師的理論,鑊氣是菜肴的靈魂所在?!艾F(xiàn)在很多大飯店,飯菜從廚房到餐桌要走幾個樓層,一里多地,到了客人的眼前,面目已經(jīng)冷峻猙獰,拒人千里之外,這就是鑊氣散沒了,沒魂兒了。”阿城說,“就像涮鍋子,總不能我涮得了,放盤子里,再端您家去,這不像話?!?/p>

并不是所有人都贊成阿城的分析,美食家娜斯就舉例說:“西方人也喜歡剛出爐的面包,但他們并沒有祖先崇拜???”但是在平時的實踐上,我更愿意同意阿老這套說法。用他的理論就很容易解釋,為什么一家號稱國際餐飲品牌的臺灣包子鋪的包子,怎么吃,都沒有江南或是巴蜀的路邊小店可口,后者離鍋灶近,熱氣旺―幾乎是圍著爐子吃,那鑊氣得多盛??!

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小館子叫翠清,做湘菜的。連廚房加一起不到一百五十平米的小店,每天顧客盈門,好多年都是如此。服務(wù)員穿梭于擁擠的座位和排隊的客人中間,大聲喊著“小心燙”。不一會兒,菜便一道道“咣咣咣”粗獷地擺到了桌上,吃的時候甚至還燙嘴。前兩年,翠清做大了,開了一間上檔次的分店,營業(yè)面積比原先大了好幾倍,裝修精致許多,菜價也沒有太大變化。我有一個叫梅子的美女同事,精通烹飪和吃喝。有次在老翠清排隊實在絕望了,我?guī)チ诵麻_的分店。沒吃到一半,她就不停說,菜沒有老店的好。我提醒她,會不會有心理和感情的因素,她決絕地說:“肯定沒有。不說材料和廚藝,首先,這兒就少了老翠清的那股熱乎勁兒……”這又一個講究“鑊氣”的主兒!梅子甚至把菜剛出鍋和女孩子的青春相提并論:“韶華易逝,菜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承認她的感受比我細膩和準確。確實,平時如果不是和特“講究”的人一起吃的話,我寧愿排隊,也要選擇老翠清。而這種偏好,不能不說“鑊氣”在其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竟熱菜熱飯熱心腸,這是一種美好的感受。講究“鑊氣”,說白了就是品嘗菜肴最新鮮出爐的那一剎的芳澤。菜沒了這個新鮮勁兒之后,再和它親近―打一個不太恰當?shù)谋确建D就像靠在你肩頭的女孩,心里一直想著前男友……

嗯,想到“鑊氣”,想到“桌距”,盤算著自己手機里存著的幾十家小飯館名錄,改天,還得叫著老哥兒幾個,滿滿登登坐一小桌,“吃口熱乎的”,咱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