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為家鄉(xiāng)(1)

我在臺灣 我正青春 作者:蔡博藝


我第一次去臺電勵進食堂吃飯是跟著一位大哥去的,如果沒有他帶路,我應(yīng)該永遠不會知道在捷運古亭站附近有這家餐廳。位于臺北和平東路一段五十五巷五號院內(nèi)的臺電勵進食堂,沒有任何招牌,也沒有廣告。你要先在巷弄里穿梭一番,曲曲折折好幾段,然后才能看到一個老舊的鐵皮大門,走進去,里面有一排倉庫,空曠的院子里非常寧靜。我很少能在這么臺北市區(qū)的地方聽到鳥叫聲,但是,在這個院子里,卻能聽到鳥兒悠長婉轉(zhuǎn)的啼叫,不急不促。這種感覺一點都不像在一個城市的中心區(qū)域,反而像是我兒時在老家——甘肅蘭州,那個西北工業(yè)城市,午后閑閑,隨意出入老舊廠房時的感覺。

走進這個寧靜的院子后,再右拐進旁邊的別院,這時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里有個餐廳,這里便是臺電勵進食堂了。

餐廳的門口擺放著很多盆栽,看得出是精心培植的。白色的自動門上貼著紅色的對聯(lián),字體剛勁有力,生機勃勃,紅底黑字,顯得特別喜氣。墻上掛著勵進餐廳的牌子,旁邊注明是臺電員工福利餐廳。雖然說是臺電員工的福利餐廳,但是總是有很多外面的顧客慕名前來。這里最著名的就是酸菜白肉火鍋了。冬天旺季時,外面經(jīng)常會排很長的隊。想到在寒冷的天氣里,一群朋友圍著桌子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開懷的笑著喝酒,這該是多么溫馨美好的畫面。

走進這間餐廳,第一感覺就是像走進了上個世紀一樣。店內(nèi)陳設(shè)雖然看上去老舊,但是卻很干凈,墻上掛著的牌匾和注意事項幾乎都是用毛筆書寫,桌椅是木制的,椅子上有軟軟的皮墊,看上去像我兒時家中的擺設(shè)。店里服務(wù)的員工有長有幼,但是服務(wù)生卻都是看上去五六十歲的阿公阿嬤,他們已經(jīng)在這里工作了很久,從年輕力壯,一直到白發(fā)蒼蒼,可以看得出店員之間的感情都非常好。能留住人一輩子,那么老板也一定待人不差,不然不會有這么多人死心塌地的在這里服務(wù)到白頭。

這里的火鍋,中間豎著一根高高的煙囪,感覺是很傳統(tǒng)的那種,而不是像現(xiàn)在的那些火鍋,整鍋都可以涮食材。但和傳統(tǒng)的銅質(zhì)鍋子不同,這里的鍋是不銹鋼的,煙囪的外側(cè)還有一個把手,方便拿出拿進。這里可涮的東西非常簡單,豬肉、牛肉、羊肉、豬血、青菜和酸菜。所有的食材都是隨量拿取,湯底里有螃蟹和蚵仔、凍豆腐。當(dāng)然,食材的種類和那些配料豐富的火鍋吃到飽付一定錢后就可以隨意吃,無限供應(yīng),這種形式在臺灣的餐飲業(yè)非常常見。似乎是不能相比的,但就是這樣簡單的搭配,吃起來卻非常美味,讓人停不下筷子,而酸菜使人的消化能力變得極強,所有人一開吃就變得如饕餮一樣,欲罷不能。

而更加讓人叫絕的是店內(nèi)提供的沾醬。門口的一個小桌子上擺放著超過十五種的沾醬,桌子上方的墻上貼著一張紙,是餐廳提供沾醬參考配方。每一位客人都會在桌子前駐足,仔細研究一番參考配方,然后一一去辨識,什么罐子里是什么調(diào)料,再按著配方來調(diào)味。不得不說,店家提供的方案的確很完美,配上被酸菜湯煮過的牛羊肉,咀嚼間,不濃烈不寡淡,肉質(zhì)細密的感覺被放大了好幾部,吃完后唇齒留香,再配上一小杯白酒,酒香應(yīng)和著肉香,感覺人生都圓滿了。

也許是因為員工們在這里工作太久的關(guān)系,也許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可以稱得上是每一位客人的長輩,他們對客人熱情周到服務(wù)的同時,一點也不客氣。這些爺爺奶奶級別的服務(wù)員,可以很自然很霸氣的在路過某張餐桌時,從客人的餐桌上抽走一張衛(wèi)生紙;覺得你鍋里的湯太少時,不問你是否要加,就會自覺自動的幫你加好,感覺就像是長輩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才是最好吃的。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時,真的被嚇了一跳,但是在認識他們的老板之后,我就不再驚訝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