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優(yōu)反應成收編芒碭山法寶(2)

《水滸傳》里的經(jīng)濟學 作者:王法爭


隨后梁山兩次增援。當天花榮、徐寧兩位天罡星帶了兩千人來,次日宋江、吳用、公孫勝梁山三大高管同時出動,并宋江眾心腹和三千人馬又到。再算上史進帶來的本部人馬,梁山一下子動用了近六千兵力,比對手多了一倍,并有花榮徐寧、呼延灼、孫立等重量級高手壓陣。再加上公孫勝的法術,結果自然是梁山大獲全勝。三人拜請眾頭領,都到芒碭山寨中,殺牛宰馬,款待宋公明等眾多頭領。

至此,梁山完成了被招安前的最后一次對同行的兼并,順利把敵人變成了自己人,坐實了大宋國內(nèi)造反行業(yè)老大的地位。

仔細分析梁山本次順利完成收購的原因,每一步都是因為采取了最合適的應對策略,得以以最小的成本達到預定目標:當聞聽朱貴說芒碭山要吞并梁山的傳言之后,立即派史進率兵前去攻打,達到了先發(fā)制人的效果,讓自己掌握住了主動權;當?shù)弥瘅庀掠? 000人馬時,尚未得到史進兵敗的消息,宋江就分兩批派去了兩批共5 000人馬前去增援;在看到芒碭山上青色燈籠之后,公孫勝便知“必有個會行妖法之人在內(nèi)”,就提前布下陣法,為后來大破山寨奠定了基礎。

梁山采取的每一步策略,都是基于對對方的了解和熟悉,即所謂見招拆招。博弈論中,假如其他人所采取的行動(戰(zhàn)略選擇)是已知或者能被預測的,根據(jù)這個已知的或可預測的行動而采取的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的戰(zhàn)略,稱為最優(yōu)反應(Best Response)。按照這個定義,梁山好漢們就是利用最優(yōu)反應,拿下了牛氣沖天的芒碭山,數(shù)日之間,牽牛拽馬,卷了山寨錢糧,馱了行李,收聚人馬,燒毀了寨柵,跟宋江等班師回梁山泊。

依據(jù)新古典經(jīng)濟學,通常把一個博弈參與者的最優(yōu)反應定義為,在其他參與者已經(jīng)選定戰(zhàn)略,或者可以預計到他們將選擇何種戰(zhàn)略時,能夠給該參與者帶來的最大收益的戰(zhàn)略。博弈論中,有一個基本的假定就是,所有的博弈參與者都是“理性經(jīng)濟人”,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臨兩種以上選擇時,總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從長期的策略競爭中最終獲勝的人,他的策略行動一定符合理性的“最優(yōu)反應戰(zhàn)略”——盡管他本人可能從來沒有學過博弈論,也不知道什么叫博弈,但長期以來積累的經(jīng)驗告訴了他該如何做出策略選擇。顯然,宋江和他的團隊就是那些懂得并熟練運用最優(yōu)反應的人。這就如同魚兒不懂得浮力定律,但這并不會妨礙魚兒在水中游動一樣,盡管事實上參與博弈的人不一定是具有完美理性的,但卻可以在博弈中磨煉自己的完美理性,從而使自己的行動越來越符合“理性經(jīng)濟人”的要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