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習(xí)天書,只有自己最能送自己一程(2)

大謀略家 張良 作者:夔馭


在一個不同尋常的深夜里,張良重新抱起老師的書簡,就著燭光重新品讀。

《三略》中有的不僅是哲理,還有每個人胸懷大志的人想要找到的一切:思想家會從中發(fā)現(xiàn)最樸素的哲理,政客企圖找到縱橫捭闔的罩門,野心家能深鉆其中不為人所知的帝王之路。一千個不同目的、不同身份的信眾,都可以在《三略》中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但是張良想要的技藝,《三略》給不了他——這部謀國神作是不可能速成的。

“十年之后,無論是否得盡書中真?zhèn)?,你都必須出山。”分別前老師的告誡歷歷在目,重新咀嚼起這句話,張良似乎忽然明白了什么。

“十年之后,怕是就要天下大亂了吧?”

這本書并不是用來幫助我復(fù)國的,它是專門為我準備的。

再偉大的名將,也會被歲月腐蝕精氣;再強悍的軍隊,也會被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斗摧毀。這個世界上,沒有流傳千年的強國,但卻有永不退色的智慧。

這個智慧的名字,叫“大略”。

它可以讓缺乏才干的庸碌之輩成為當世良將,也能讓一支破爛不堪的軍隊變成虎狼之師。有大略指引,弱邦可以稱強,小國能爭天下。

千萬場兵戈不息的大戰(zhàn),不過是地圖中的幾套棋子。

習(xí)得“大略”的我,就是那個下棋的人!

這個夜晚過后,張良徹底收起了姬公子苦心復(fù)國的幻想,將那些曾將他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國仇家恨擱置在一旁。他跪坐在書桌前,一心一意地開始精研《三略》中隱藏的大略,并不斷地將其收為己用。

他終于走上了命中注定的蛻變之路。

如果想學(xué)打仗,只要經(jīng)常持劍上陣、多研習(xí)兵書和名將的戰(zhàn)例就可以了。更何況,在山高皇帝遠的下邳城中,《孫子》、《吳子》這樣的書多得驚人。

然而,即便最笨的人也知道,紙上談兵帶來的不是勝利,而是葬身長平的四十萬條性命。

只有偉大到無懈可擊的戰(zhàn)略才是制勝之道。

如同當日博浪沙上的搏命行刺:假使提前預(yù)料到始皇帝狡兔三窟的陰險,張良就根本不會選擇在三十六輛真假莫辨的巡游隊伍中下手;他甚至不需要刺秦耗費十年——嬴政第一次出游的時候,封禪泰山就是最好的機會,因為封天必須要皇帝本人單獨為之。

然而,經(jīng)過《三略》洗禮的張良,已經(jīng)不是當初為策劃行刺而徒費光陰的沖動青年了。對《三略》中每一處知識的理解,都幫助他更進一步認清秦帝國外強中干的本質(zhì)。

這個天下正在走向動蕩,嚴刑酷法下隱藏的怒火正在狠命灼燒最后一層封窗紙。

反秦需要的不只是勇氣和血性,還需要更深邃的眼光和謀略。因為他要謀取的,是大秦帝國的天下。

“嬴姓倒行逆施已久,不出十年,天下必亂!”

想要成功,就必須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念想。

至于《三略》,張良注定要用一生去讀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