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蒙難,皆因秦王嬴政貪欲難填;殺了嬴政,就等于打斷了暴虐之秦的主心骨,秦國內勢必局勢大變,前線秦軍也會人心浮動,不站自退。只要嬴政當著全國人的面死在刺客劍下,東方五國就有機會重新合縱,一鼓作氣擊破秦軍,甚至反戈一擊、攻破函谷關!
焦急的太子丹找到“節(jié)俠”田光,想請他接下這個亙古未有的大單。不想田光揉著日漸萎縮的雙腿,向太子丹推薦了自己的忘年之交荊軻。
有史以來最華麗的刺殺行動,在俠客們的新老交替中拉開了帷幕。
太子丹不認識荊軻,甚至不了解他的生平,但當聽說田光為了保守機密拔劍自刎后,他只得把刺秦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沉默寡言的荊軻身上。
荊軻的出現(xiàn),幫助太子丹完成了將“刺秦”從構思到計劃的升級;他為弱小的燕國制訂了兩套計劃:一、如果有機會,荊軻會想方設法將嬴政擒住,逼迫他退兵;二、如果嬴政拒不答應燕國的要求,荊軻就手起刀落。
為了完成這次計劃,荊軻要求太子丹為他提供兩樣道具: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督亢地區(qū)的地圖。
荊軻準備用樊於期的人頭爭取秦王的召見,然后將利器藏入督亢地圖之中。屆時以獻地示圖為名,燕國使臣就能合理地接近嬴政,待圖窮匕見之時,就是嬴政投身九泉之日。
他的計劃滴水不漏,完全可以保證一擊殺敵。但荊軻忘記了太子丹的想法:聽完他的思路,未來的燕國儲君腦中想到的,只剩下“挾持秦王”一個環(huán)節(jié)。
荊軻無奈,他飛鴻去信請劍神蓋聶前來助拳,自己則耐心呆在薊城中等待消息。孰料他的冷靜反倒讓焦慮的太子丹狐疑頓生——眼前的這個人,是否還會真心幫助燕國?
在太子丹的不斷催促下,心煩意亂的荊軻只得帶上十五歲就殺人的惡棍秦舞陽,同他一起前往秦都咸陽。
易水河畔,荊軻最后一次聆聽高漸離的擊筑,然后策馬向西而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卷著燕趙劍俠的絕唱,兩位燕國使臣走進了黑幕遮天的咸陽宮;秦王嬴政坐在大殿之上,正等著來人為他送上膏腴肥美的督亢地圖。
于是圖窮匕見如愿出現(xiàn),計劃的策劃者荊軻卻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倒在嬴政的長劍之下,被蜂擁而上的秦宮護衛(wèi)瞬間剁成了肉泥。
他至死都在為“綁架”和“刺殺”的二選一糾結不已。
被荊軻扯掉一只袖子的嬴政徹底狂暴了,將秦舞陽亂刃分尸后,他諭令王翦:即刻發(fā)兵滅燕!
一年后,王翦帶回了太子丹的項上人頭——來自燕王喜的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