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淵明:我的田園我做主(4)

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 作者:謝青桐


絕大多數(shù)人都錯誤地以為,越忙碌就顯得自己越有價值、越有成就,“被需要”的感覺真好,功名利祿滾滾而來,一忙就是一生一世,至死也弄不明白為那些事情奔忙勞碌究竟有什么實質意義。這個頭銜,那個職位,這個活動,那個項目,其實全是無盡的欲望。陶淵明就懂,他深深地懂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實是“閑情”,有閑就好,身后有一片田園就好,能為自己做主就好,世間清福最難享。

俗世的“人事”對他是一種精神的枷鎖,既勞心又勞力,遠遠比不上自己和朋友在農(nóng)事之后的相聚?!跋嘁姛o雜言,但道桑麻長”,和朋友舉杯歡飲,微笑而心無芥蒂地聊天,彼此之間沒有地位和官階的差別?!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路狹小,兩邊長滿了茂密的草木,樹葉上的露水將衣裳都打濕了,沒關系,只要不違背歸隱的愿望?!凹雀嘁逊N,時還讀我書”,若將晴耕雨讀的田園生活與整天刻板的官衙生活相比,自然是天堂比塵網(wǎng),所以陶淵明寧愿做達官貴人眼中的苦差事。他手舉農(nóng)具,農(nóng)具在青草的氣息里復活了,深深有力地向下挖土、刨坑、翻地,耕耘那將蕪的田園。農(nóng)夫們陸續(xù)來到這里開荒,有的還會幫他種地。這個隱者,習慣于向農(nóng)夫微笑。

他常常吟詠歸鳥,“翼翼歸鳥,相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及舊棲”;又吟誦“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借著眷戀山林的歸鳥,表達了對自由的無比珍愛。自由,那是超越人間俗利的最珍貴的價值,也是保全自我本性的最靠譜的保障。他曾經(jīng)反復以“羈”、“拘”、“制”等詞語來描繪官場不自由的生活對自己的壓抑和損傷。

“縱浪大化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且要做得自然而然就更難了。從魏晉風流的演變看,陶淵明處于魏晉風流的最后階段,但他絕不遜色于“正始名士”、“竹林名士”那些赫赫有名的風流名士,甚至可以說他比后者更加達到了風流的最自然的地步,因而是最風流的風流。陶淵明的風流可以概括為“簡約玄淡、不滯于物”八個字。唯簡約方無累,唯玄淡方超遠,唯不滯于物,心靈方能得到最大的自由。他融匯儒家之堅守和道家之淡遠于一身。儒家的“寧固窮以濟志”,指窮而不移的氣節(jié),“固窮”是一種有定力的人生境界,也是一個道德準則。道家的“自然”,包含著對于世俗社會和名教禮法的厭惡與鄙棄。循著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思想,陶淵明追求抱樸含真、抱樸守靜,羨慕天地山川之不化,痛感人生之無常。他不求神尋仙,不參禪拜佛,只是讓平實的日子充滿淡雅的生趣,用飲酒來愉悅短暫的人生。他可以一點架子都沒有地與鄉(xiāng)鄰共話桑麻,也可以不拘禮節(jié)地和鄰人秉燭言笑,但他的一舉一動盡在“規(guī)矩之中”,不離人情。雖然質性自然,但同時也持身嚴謹,不肯作放蕩之態(tài)。頂多酒喝多了,不客氣地對客人說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如春天的風,平和溫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