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時,阮籍正在下棋。朋友說:“你家遭遇喪事,快回去吧!”他置若罔聞地搖了搖頭:“下完此局。”棋終于下完了,悲痛的他“舉聲一號,吐血數升”。按照古代禮法和當時的盡孝方式,阮籍必須服喪3年,其間只能素食,還得禁欲。不僅如此,還得在母親的墓旁搭個茅棚,守墓3年。對活著的人而言,這完全是一種形式上的折騰。阮籍的言行從不愿意循規(guī)蹈矩,“居喪無禮”就是一個方面,他的行徑驚世駭俗。在母親下葬那一天,他居然叫家人蒸了一頭小豬,然后一口氣吃了下去,接著又喝了兩斗酒。酒足飯飽,才到母親靈前放聲痛哭??抟宦?,吐一口血,直哭得死去活來,昏倒在地。由于悲哀過度,他身體極度虛弱,骨瘦如柴,連走路都需要拐杖了。
阮籍無視禮法,我行我素。在為母親服喪期間,他參加晉文王司馬昭的宴會,依然飲酒作樂。司隸校尉何曾當時也在座,借機對阮籍發(fā)難,當眾對司馬昭說:“您正在以孝治天下,而阮籍的母親剛剛去世。他以重孝之身,居然還出席您的宴會,飲酒吃肉,實在太不像話了。我看應該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地方,以正風俗教化。”司馬昭幫他說話:“阮籍的母親去世后,他已經悲傷憔悴得不成樣子了。你不能分擔他的憂愁也就罷了,為什么還要說出這樣無情的話呢?何況服喪期間悲傷過度,為了不傷害身體,飲一些酒吃一點兒肉,本來就符合喪禮的規(guī)矩。”由此足見司馬昭對阮籍的理解、寬容和愛護。
阮籍生性至孝,卻不守禮制。他3歲喪父,寡母孤弱,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對母親的感情可想而知。他在以自己的生命顯示一種阮籍式的孝道,以自己的行動和那些衛(wèi)道的君子們抗爭。連當時權傾朝野的司馬昭也不得不承認,對于母親的死,阮籍不是不悲痛,而是大悲痛。一種常人無法企及的、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沒有一點偽裝的、真正的悲痛。
嵇康的哥哥嵇喜是個追名逐利的官吏,他聽說阮母去世,就前來吊唁。阮籍看見他,立即以白眼相向,黑眼珠都被埋到眼皮里了。他以自己特有的行為藝術宣示,他不愿讓這樣的小人來打擾自己的母親。世人都說,阮籍善使“青白眼”,其實阮籍的眼睛深不見底、水波不興,人間罕見阮籍的青眼。難得的一次,就是嵇康挾琴帶酒來吊唁阮母,這一道青眼也成就了他們終生的友誼。
喪母后不久,阮籍到司馬昭的大將軍府,碰巧有位官員向司馬昭報告說,民間老百姓中有人殺了自己的母親,阮籍當眾便說道:“這殺父親還說得過去,要是殺了母親就太過分了?!币幌蚓兄數娜罴绱丝诔隹裱?,實在大逆不道。霎時間,文武群臣臉色大變,議論紛紛。司馬昭見狀也厲聲斥責:“我司馬父子一直以孝治天下。殺父者罪不可赦,阮中郎你這樣說是何居心???”看到司馬昭動怒,阮籍從容地回答:“不然。我聽說禽獸只認得它的母親,不認得它的父親。人殺了父親如同禽獸,而殺了母親,就比禽獸都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