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為什么是蔡元培(1)

當教育界群星閃耀時 作者:趙婕 劉楊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紹興,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終年73歲。

他19歲中舉人,39歲留學德國,先后歷時10年。他曾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1916-1927)、中法大學校長(1920-1930)。

蔡元培是20世紀上半葉我國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締造者,“北大精神”在蔡元培手中鑄就,“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留給中國的最偉大的辦學方針。蔡元培最耀眼的人生成就也與北京大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毛澤東說他是“學界泰斗,萬事楷?!币才c他作為北大校長的作為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1940年3月3日,73歲的蔡元培在香港寓所,起床摔倒,血管破裂,醫(yī)院搶救不治,5日永逝。他的學生們在他的墓碑上刻寫了這樣的話:“昔曾子稱仲尼曰,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當今之事惟先生足以當之”。

陳平原在《蔡元培與老北大》一文中說:“蔡元培對現(xiàn)代大學的理解,一是兼容百家,二是專深學術(shù),此舉既關(guān)思想,也及教育。百年中國,有獨立的大學理念,而且能夠真正付諸實施的,不敢說獨此一家,但蔡元培無疑是最出色的。這是因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識,有其識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識者,不一定有其時——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長北大時之揮灑自如。”

那么,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的,為什么是蔡元培?

母親的教育

1868年,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蔡元培的祖父與父親都從事商業(yè),祖父是典當行經(jīng)理,父親為錢莊經(jīng)理,幾位叔叔皆從商,蔡元培的六叔是蔡家唯一的讀書人。

蔡元培11歲那年,父親去世,并未給家中留下積蓄。親朋好友湊錢給蔡元培的母親,作撫養(yǎng)遺孤之用,被母親婉言謝絕。由于父親生前為人慷慨,借給朋友錢都不要憑證,很多人都自動上門還錢。母親將自己的首飾拿去典當,帶領(lǐng)全家節(jié)儉度日。

蔡母慎言,教育子女言行之前要多思考。子女有錯,母親不怒罵,講明錯誤緣由,督促其改過。若屢教不改,便于清晨用竹條打孩子的屁股和大腿,因為這樣不會傷及孩子的骨頭,也不像打頭或臉,留下痕跡被人恥笑。1885年,蔡元培母親患病,服藥未見好轉(zhuǎn)。蔡元培記得小時曾聽說祖母大病時,七叔割下手臂上的肉與藥混合一起,祖母服下后病愈。于是蔡元培為母治病心切,采用了這個方法,于左臂割下一小塊肉,與藥混合,讓母親服用。這種做法自然無用,一年后蔡母親去世。

早年的學養(yǎng)與教育實踐

蔡元培5歲入家塾讀書,跟隨先生讀《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之后又讀四書五經(jīng)。讀書之外也學習識字和對句。13歲時,蔡元培受教于秀才王子莊,學習八股文。

1883年,蔡元培考中秀才,不再跟王子莊學習,而是在當起了塾師,他先后在姚家和單家教學,一邊教書,一邊自由閱讀。受家庭財力所限,蔡元培無錢購書,便從六叔的藏書中借閱。蔡元培補讀了《禮儀》《周禮》《春秋公羊傳》等,也閱讀了很多關(guān)于考據(jù)或詞章的書籍。閱讀之余,蔡元培嘗試寫作散文與駢文,他的作品得到了同鄉(xiāng)前輩田春農(nóng)的認可。

1886年,田春農(nóng)把蔡元培介紹到藏書家徐樹蘭、徐友蘭家中,一方面為其子徐維則伴讀,一方面幫助徐家校勘典籍。徐家是當?shù)氐牟貢蠹遥貢娜f余卷,有一書齋名曰“徐氏鑄學齋”。蔡元培在這里伴讀四年,博覽群書,除了增進學問,也結(jié)交了很多老師與朋友。在徐家的伴讀與??苯?jīng)歷是蔡元培人生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蔡元培為此很感謝介紹自己到徐家的田春農(nóng),稱他是自己生平第一個知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