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記憶點點 定格在腳步中(1)

美國心電影夢 作者:黃作炎


走在大城小巷里

喧囂街道有木棉花的氣味

似曾相識的電影情節(jié)

流進回憶的靈魂中

記憶點點 棉絮飄飄

就讓這溫情定格在你我的腳步中

——《影片中的城市》

也許和所學的學科有關,對影像和場景特別敏銳??措娪?、研究影像和拍攝影片,是我的愛好,也是我人生的課業(yè)。從影片中,我恍若隔世地走入似曾相識的畫面之中,便開始幻想導演如何調度場景和指導演員,也丟給自己一些功課和遐想。

在美國的幾次自助、克難式旅行,走過電影中曾出現(xiàn)的場景;回國后,偶爾在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自己去過的地方,懷念和感觸如泉水般源源不絕涌入腦海里,想起當年的點點滴滴,拿起筆來寫下我的記憶,抒發(fā)喚不回的時光。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從一塊瑪德琳蛋糕開始,味蕾刺激他的靈感和記憶,回想起他年輕時謎樣的點點滴滴,進而完成巨作《追憶似水年華》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普魯斯特阻隔外界的喧嚷,坐在陰霾的斗室里,對似水年華的追溯,仿佛搭乘時光隧道重新把過去生命中的場景,用文字清晰地勾勒出過往的點點滴滴,也就是所謂的“普魯斯特瞬間”(Proust Moment)。

原來思念可以如同火山熔巖熱騰騰地從地心里爆發(fā)出來,他寫作的方式就如同導演的工作一般,把自身難忘的經歷和印象,用倒敘式(flashback)的手法展現(xiàn)在字里行間,歌頌18 世紀末法國中產階級的浮光掠影,和不愿遺忘、割舍的童稚經驗。

我沒有普魯斯特這位意識流大師的文采,不過自己過去旅行的經驗,卻借由許多電影中場景的片段、書刊中的照片、朋友間的談話,再度來喚醒我的回憶。

走過北美不少的景點,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還有名不見經傳的都市——達拉斯、紐約、波士頓、西雅圖、奧蘭多等城市,那兒有我踏過的痕跡和印象。

景物牽動我騷動的心緒,跟隨著歷史、景點、心境再度神游其間。為了不讓我不甘寂寞的空想只是空想,于是意氣用事地訴諸文字,想讓盤旋于自己腦海里的記憶和影像,隨著我的文字再度神游重生,留下屬于我本身的回憶,留給未來去回顧。

不管是游人如織、熱鬧的旅游勝地,或是人煙稀少、靜穆的地方,都有我的足跡。像清晨趕集的小販,懷著對生活中新發(fā)現(xiàn)的期待而踏上旅途,為地圖上又多了幾個記號沾沾自喜,真正體驗異地求生的氣氛。雖然已經過了強說愁的年紀,面對不同的景物和人情,心里卻莫名其妙地感動,內心抒情因子隨著血液流動煽情起來,流轉在紅細胞、白細胞的生長機能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