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按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解析(2)

樓外尋夢:紅樓女性賞析(續(xù)編) 作者:宋歌


正因為原本清純無瑕的尤二姐處于這樣的險惡的人際關系之中,悲劇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環(huán)境也包括人們所處的政治關系和經(jīng)濟關系,它們也制約著人們的思想行為,他以賈母的追求快樂享受為例:

賈家數(shù)代的政治資本和豐厚的經(jīng)濟基礎都為賈母追求快樂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她只要利用一下這些條件就行了。山珍海味,綾羅綢緞,亭臺樓閣,山溪美景,這一切都是賈母追求快樂的物質基礎。如果沒了這些,她老人家的快樂也就沒有根基了。我們可以發(fā)散一下思維,如果把這位老太太放在破瓦寒窯,求一飽而不可得,寒風吹著滿身破絮,又不時有虱蚤來叮上一口:處在如此這般的環(huán)境,心中恐怕只有速死之意,還何來追求快樂之心呢!

環(huán)境不僅決定人物的思想情感,作者還告訴我們,環(huán)境還決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特點,如劉姥姥的生活環(huán)境是農村大地:

劉姥姥出身農村,一生下來就與泥土相親,自然她胸中就涵有一種雄渾樸野之氣,所以她胸懷廣闊,能夠像大地那樣包容一切;她生在鄉(xiāng)野,長在鄉(xiāng)野,從小就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賜,所以她的處世哲學便能夠順應自然之理,積極而又靈活;她的社會地位是低下的,飽嘗了苦難的人生況味,所以她堅忍而又頑強。她大概是生在幽燕之地,那里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她受到了一些濡染,所以身上便有一股俠義之風。

從環(huán)境入手,宋歌為我們闡釋了《紅樓夢》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第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下的典型形象?!都t樓夢》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其主要人物都是典型化了的形象,是那一時代某一類型人物的典型,《樓外說夢》中的黛玉、寶釵等十個人物是如此,《樓外尋夢》中鴛鴦、平兒等九個人物也是如此,所以作者在解讀人物形象的同時,總是要告訴讀者它的典型意義,如王夫人的形象:

……曹雪芹雖然只寫了一個王夫人,實則是概括了一個社會典型。他們盤踞要津,高高在上,由于親小人而遠君子,兩耳失聰,雙目不明,所以盡做些顛顛倒倒的事情。他們不知悔過,因而一錯再錯。王夫人就是這一“千古庸流”形象的濃縮,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當然,典型化不等于同一化,概括性不等于概念化,每個典型都是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形象。曹雪芹就是這樣做的,而宋歌的任務,猶如導演說戲,解說每個演員獨特的性格特點,只不過導演是向著演員,而宋歌是向著觀眾。他是怎樣引導讀者認識典型形象的獨特性呢?

一是比較異同。他將《紅樓夢》人物按其共同特征分成不同的類別,再探求他們的相異之處:

在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偉大小說中,有多組人物都是在對比的描寫中展現(xiàn)了他們性格的異同,這就使人物的形象更豐富、更鮮明。比如賈寶玉之于甄寶玉,林黛玉之于晴雯,薛寶釵之于襲人,在他們的性格對比中,既有同中之異,也有異中之同,在作者的筆下各顯風采、各具形態(tài),形象鮮活、呼之欲出。

他還具體地為讀者比較了賈母與劉姥姥、尤二姐與尤三姐……形象的異同。有時他還將多個相類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較。如鴛鴦、晴雯、襲人,她們相同處都是供人支使的女奴,但是在個人心態(tài)方面,卻是各異:

鴛鴦是個識時務的姑娘,她清楚地知道,與其抱恨終生,莫如隨遇而安,所以她在賈母身邊,開始了盡職盡責的服務工作。她不像襲人,欣賞奴才的生活,安于奴才的生活,并且時時覬覦寶玉姨娘的位置,所以心中總是躁動不安的;她不像晴雯,像烈火借著風勢那般燃燒,要掃蕩世間的一切不平,然后自己也被燒成灰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