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藤嘉一先生在《新華網(wǎng)》上發(fā)表過一篇名為《日本人眼中的中國人有10大不可思議》的文章,其中被日本人看成第三大“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政府高官敢于公然以權勢來“換取學位”:“我認識的許多中國官員都有博士學位,但他們在讀期間依然忙著當官,不怎么上課,似乎也不具備寫學術論文的素質(zhì),他們通過發(fā)揮官員本身的優(yōu)勢,以向教育機構(gòu)提供政治優(yōu)惠等方式去‘換取學位’。中國的博士學位難道那么‘便宜’嗎?在日本,這種做法絕對行不通,若有如此政治家或官員,就會被媒體曝光并永遠失去身份。我認識幾個日本博士官員,他們一般都放棄職位或停職,專門付出一段時間和精力去拿學位,而基本沒有所謂‘在職研究生’。”這在日本人看來不可思議,可在中國人眼中卻“十分正常”。權力尋租遍及企業(yè)、銀行、商場,同樣也盛行于高等學府。工商界是用金錢向官員拍馬屁和拉關系,學校則是用學位向高官們獻媚。
從本質(zhì)上講,企業(yè)高管花金錢“買來”的“山寨洋文憑”是水貨,政府高官靠權勢“混來”的名牌大學博士文憑不同樣也是水貨?后者還最為百姓所痛恨:一是他們霸占了社會的教育資源,教育部的博士學位名額有限,有學術潛力的青年考不進來,而根本不能也不想讀書的高官,卻有人將博士學位文憑朝他們手上送;二是加劇了社會的不公,讓有權的人不僅富有,而且還看上去博學;三是他們徹底敗壞了社會風氣,讓社會底層產(chǎn)生絕望和憤怒的情緒,讓青年學子對社會和人生感到無助和荒誕,覺得奮斗完全無濟于事,不僅不可能改變個人和社會的現(xiàn)狀,而且努力學習的行為還顯得荒唐可笑,因為根本不讀書的官僚成了名牌大學的博士,而喜歡讀書的書生在他們面前卻像是文盲。
張鳴先生在他的博文《為什么要有大學》中,批評中國“這樣的大學,其實既不是大學,也不是別的什么東西,如果非要定義的話,有兩個中國字庶幾近之:累贅”。如果僅僅是個“累贅”,我們還可以將它扔掉,我倒是覺得今天的大學已經(jīng)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潰瘍”甚至“惡性腫瘤”,它讓社會不斷沉淪,讓“社會加速走向潰敗”。
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當年希望母校牛津大學授予自己“榮譽博士學位”,牛津大學以種種理由拒絕了這位杰出校友,由此我們看到了英國知識精英的錚錚風骨,看到了英國知識精英精神的高貴,也看到了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為什么值錢。這件事如果是放在我國任何一所大學,那絕對“是全校師生莫大的榮幸”,“讓全校師生倍受鼓舞”,那些副省部級的大學校長們,恐怕喜得諂媚都來不及,要趕忙帶上夫人、嘍啰殷勤地捧著博士學位送上門來。
用錢買外國“山寨洋文憑”的高管容易懲治,賣“山寨洋文憑”的窩點也容易端掉,但誰敢去懲處那些向高官送文憑的名牌大學?
參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6f03370102dr5m.html?tj=1
http://overseas.cn.yahoo.com/ypen/20110731/500111_3.html
201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