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通人的存在哲學(4)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作者:非常林奕華


他殺還是自殺?

時間失竊案中提出的一個有趣問題:如果讓你在Google里查找一個可以改變你未來的關鍵詞,你會輸入什么?如果是“CHANGE”,那么改變如何發(fā)生?何時發(fā)生?這一切都是選擇。然而當維金森最后大聲喊出“NOW!”的時候,卻被消去了聲音,那個瞬間他被定格的表情,和雷斯垂德探長被夾縫擠壓得變形的面孔一樣,讓我非常難過。

沒有選擇,不敢選擇,不愿選擇,和不被允許選擇,哪一個更令人悲哀?

存在是一種選擇,而選擇意味著某種自由,但選擇的結果,未必都能指向自由。

戲中普通人所選擇的種種存在哲學,在在都是讓自己不自由的案犯,案件中的那些他殺,可以說都是某種意義上的自殺。

三個“游戲”

超商里發(fā)生的故事,一共有三幕。

第一幕,歡迎光臨,是普通人與莫瑞亞提的尋人游戲。莫瑞亞提是誰?誰是莫瑞亞提?男的還是女的?多么有趣,在一部大眾認為福爾摩斯是主角的戲里,一開場,人們詢問和尋找的,居然是莫瑞亞提。

第十三幕,犯不上的癮,其實是愛上癮,化身為超商店員的莫瑞亞提與福爾摩斯的猜謎游戲。不痛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愛。莫瑞亞提知道的,福爾摩斯不知道。

全劇收尾時,普通人店員、化身為福爾摩斯的莫瑞亞提和真正的福爾摩斯,上演了一個真假游戲,結果沒有人相信事實,人們只相信自己看見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想象。莫瑞亞提是誰?莫瑞亞提就是福爾摩斯。

“你不是已經(jīng)走了嗎?”“我走去哪里?”

福爾摩斯與華生沖突最激烈的一場戲,發(fā)生在第九幕“普通人的夢”。在那一幕里,華生以夢為刃,剖開了自己心里對福爾摩斯的怨和對自己的不甘心,因為他在夢外面,看不見自己的存在。那個夢,其實是華生面對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時生出的恐懼,這種恐懼在夢里化作手中的槍,想殺死福爾摩斯的同時,也想殺了自己。

第十二幕,華生與福爾摩斯化身為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一路無厘頭地插科打諢裝瘋賣傻,卻突然冒出一句“認真你就輸了”,華生是認真的,福爾摩斯也是認真的,玩笑開著開著弄假成真,一個說要走,一個卻留不住,于是華生的第二次爆發(fā)到來,“為什么你只看得到我的情緒,卻看不見我的情感?”華生不是輸給福爾摩斯的不認真,而是輸給了他的孤獨。

第十五幕的寵物失蹤案,讓人窺見了福爾摩斯隱藏在孤獨背后的柔軟的感情,無論是對紅胡子,還是對華生。寵物,并不是從屬的地位,而是一種情感的依存,是無主之人因為對方而感受到自己存在價值的某種關系。華生的被綁架,讓人明明白白看到福爾摩斯心中的在意。

粉絲綁架案有趣的地方是,兩個如華生與福爾摩斯一般截然不同的人,也可以成為最佳拍檔(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嗎?而兩個拍檔之間,平淡中最見真心的那句話是:“你不是已經(jīng)走了嗎?”“我走去哪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