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fā)現(xiàn)熱力學定律(2)

曾國藩日記 作者:曾國藩


說曾國藩發(fā)現(xiàn)了熱力學三定律,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但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必然是與這世界的規(guī)律相接近的,否則他就不會成為曾國藩,只會淪為無關緊要的小文人一枚。在這世界上,舉凡在自己人生上有所成就的人,其對世界的認知必然有其正確的一面,否則就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

而曾國藩的這個認知,也不是憑空而來的,是他對自己家族的長考之后,才得出來的結論。

在日記中,曾國藩反復提及“先人元氣”,這個先人元氣的養(yǎng)成,說起來真是艱難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事實上,曾國藩的小文人定位,是曾氏一族六世人艱苦培養(yǎng)的結晶——千萬不要小看文人,哪怕一個再不起眼的書呆子,莫不是積淤了幾世人的心血。

曾氏原本是江西人氏,元末時為了逃避戰(zhàn)火,從江西一口氣逃到了湖南衡陽。到了清初,愛新覺羅氏從關外殺進來,于是戰(zhàn)火又起,曾家再次全族奔逃,這次逃到了湘鄉(xiāng)。此前曾氏族人全都是最老實巴交的農(nóng)夫,家境貧寒,遇有戰(zhàn)亂扛著鋤頭就逃,倒也省心。但是到了湘鄉(xiāng)之后,這戶農(nóng)家突然冒出來個曾應貞,曾應貞生下來的時候一貧如洗,但等他死的時候,卻留下了室廬數(shù)處,家財千金。

正所謂生而貧寒并非恥辱,死于貧窮,才是人生的失敗。前面的失敗者從此忽略不計,于是曾應貞就成了曾家第一個有出息的人,是謂曾家始姐。

曾應貞有了錢,就渴望著能夠將家業(yè)再上一層樓,這時候讀書就成了唯一的道路。若然是文盲也能夠混出個名堂,那這世上的如山的書卷又有什么意義?但是曾應貞至多只是個爆發(fā)戶,缺乏讀書天分,于是曾家的希望,只能夠下移,移到下一代人的身上。

第二代人有個孩子叫曾輔臣,聽起來名字很棒,輔臣輔臣,明擺著是渴望能夠到皇帝身邊打雜倒杯茶。但這個希望最終破滅了,很明顯,相比于讀書,扛著鋤頭下田耕種,更適合曾輔臣的心思。

曾輔臣人生奮斗失敗,曾家的希望只能繼續(xù)下移,落到了第三代曾衍勝身上。但第三代也沒干出個眉目來,希望只能向第四代人下移,移到了第四代曾玉屏的身上。趕巧的是,第二代曾輔臣是家中的次子,他在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曾應貞那里分到的家財本就不多,等他死后,家財再行分割,只會越來越少,落到了第四代曾玉屏的手中,已經(jīng)接近于返貧的狀態(tài)。

讓人驚訝的是,第四代曾玉屏,讀書不上心思,卻把文人學士的毛病全都沾染上了。他最常干的事,是騎馬去湘潭,和一群紈绔子弟混在一起,或是在鬧市上追打嘻鬧,或是在大街上找個角落呼呼大睡。這樣下去的話,曾家的希望就只能徹底破滅了,然而有一天,一個神秘人出現(xiàn)在曾玉屏的面前,誰也不知道他對曾玉屏說了些什么,但曾玉屏卻立即賣掉了馬,徒步返回家鄉(xiāng)。

此后的曾玉屏,洗心革面,投入治理家業(yè)之中,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家規(guī)范,這八個字是:考、寶、早、掃、書、疏、魚、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