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29日,根據(jù)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聶榮臻元帥在北京三座門召開專門的會議,商議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選調技術骨干。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國家科委副主任范長江、第一機械工業(yè)部部長黃敬、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以及國務院各部委領導共33人出席會議。
聶榮臻作了主旨發(fā)言:“我國發(fā)展尖端武器迫在眉睫,但國際技術援助還沒有落實,盡管困難很多,但中央下了決心。當前急需的是各類人才,請在座諸位大力支援,鼎力相助?!?/p>
出席者誰都明白發(fā)展中國的導彈事業(yè)事關重大,但是畢竟當時的人才分屬于各個“單位”,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而要調走的往往又是業(yè)務上第一流的骨干。
就在許多“單位”的主管面有難色之際,陳賡大將的“大將風度”感動了所有的與會者。把錢學森推到導彈研究院院長的位置,陳賡是出了大力的,然而如今導彈研究院即將誕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首當其沖,業(yè)務骨干的第一供應大戶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陳賡大將非常爽氣,照顧大局。他說:“四年前‘哈軍工’籌建時,全國、全軍支援了我們,現(xiàn)在應該是我們回報國家的時候了。聶總,五院的籌建,我們學院將義不容辭,全力配合?!标愘s表示,“哈軍工”有一批從事航空和火箭專業(yè)教學的專家、教授,可以抽調6名教授,支援國防部五院。
陳賡大將思索了一下,又補充說,“哈軍工”還可以增加3至4名專家、教授,支援五院。
陳賡大將這么一帶頭,別的單位也紛紛響應。很快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有了許多業(yè)務骨干。
聶榮臻把需要商調的380名中高級技術人員的名單報送周恩來。周恩來看后,對聶榮臻說:“你們需要的干部同各部門商調就可以了。”就這樣,這380名中高級技術人員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為中國研制導彈的骨干隊伍。屠守鍔、蔡金濤、黃緯祿、吳朔平、姚桐斌都先后調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從“哈軍工”調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批業(yè)務骨干是任新民、梁守槃、莊逢甘、朱正這4位教授。接著,又抽調劉有光、盧慶駿等教授到五院。其中,任新民和莊逢甘正出差北京,陳賡叫他們別回哈爾濱,馬上到錢學森那里報到。正因為這樣,任新民回憶說,他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報到時,除了院長錢學森之外,只有他和莊逢甘兩個人!
聶榮臻曾先后18次召集各有關方面負責人開會,商討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選調科技骨干、黨政骨干、大學畢業(yè)生。
為了培養(yǎng)研制導彈的后備軍,聶榮臻建議,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工業(yè)學院組建導彈專業(yè),在通信學院、郵電學院、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設置有關導彈的專業(yè)。
聶榮臻的建議得到了中央的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