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春天是最有活力的季節(jié),萬物復蘇,鳳蝶飛舞,紙鳶與歌聲齊飛,笑顏共花朵一色;人生的春天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是一張張?zhí)煺鏍€漫的笑臉,是年老時搖椅上獨一無二的回憶。
蕭紅的這個春天卻沒有繽紛的色彩。四季的春天里她只能透過窗口看見一方藍天;人生的春天里她只有一個個擔心受怕的日子和穿透墻壁的白眼。
這邊的樹葉綠了。
那邊的清溪唱著;
——姑娘?。?/p>
春天到了。
去年在北平,
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
今年我的命運,
比青杏還酸!
只有21歲的蕭紅,卻已遍嘗人生百味。她提起筆,任由內心痛苦在筆尖流淌,這比青杏還酸的人生啊!滿心期待的是人生的春天,不曾想迎來的卻是人生又一個看不見盡頭的酸澀的寒冬。
她把這首飽蘸她人生凄涼況味的小詩寄到了《國際協(xié)報?文藝》編輯部,署名悄吟。天真的她希冀著能通過這種方式引起編輯們的注意。
看到這樣有才華的“女性詩人”,編輯們會不會來信約稿呢?或者有人體會到了這詩中作者心中的悲苦,登門拜訪,那么她是不是就可以得救了呢?
隨信她還附上這樣一封短箋:
編輯先生:
我是被困在賓館的一個流亡學生,我寫了一首新詩,希望在你編的《原野》上能夠發(fā)表出來,在這大好的春光里,可以讓人們聽到我的心聲。
僅僅如此,再沒有人有其他的行動。事情沒有朝著蕭紅浪漫設想的方向前進。畢竟,每一天都有數(shù)以百計的稿件從各地飛來。就像醫(yī)生見多了生老病死,面對死亡早已麻木,這些每天與文字相伴的編輯們,并沒有誰真正想到這短箋后面是一個困頓女子的掙扎。
旅館里的蕭紅安靜地等待,她把希望寄托在那個離開多日的汪恩甲的身上,她希望汪恩甲不是拋棄自己,而是路途險惡,有事耽擱;她也把希望寄托在那首深情繾綣的小詩和那封短箋上,她期許能遇見一個懂她的人,救她于水火;她還把希望寄托在那一封封寄給朋友的信上,雖然朋友都遠在他鄉(xiāng),要是有人能趕來救她也好。
現(xiàn)實容不得半點天真。被困旅館的蕭紅,等來的只有一天又一天的更深的失望。詩歌隱晦的內容沒有人讀懂,一味的等待只能換來更加被動的處境。
等待是一件尷尬的事情,事情的主動權被你自動放棄。你把主宰命運的權杖親手交給了其他人,心甘情愿,毫無怨言。只是單純地期許事情會如你所愿,向著你所希望的樣子生長,而不做任何努力,結果就一定會讓你失望。
被動的等待是一件無奈的事情,主動的等待則是弱者的行為。永遠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等了太久的蕭紅在一封封石沉大海的信中幡然醒悟,她要行動起來,不能這樣坐以待斃。她要行動起來,盡最大能力讓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脫離眼前的困境。
斜躺在硬硬的床板上,輕輕地撫摸著已經(jīng)圓滾滾的肚子,蕭紅感受到了肚子里那個小生命的心跳,撲通撲通。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到過生人了,蕭紅的精神狀態(tài)不是很好。精神上的孤寂和擔憂,加上肉體的折磨,讓本就瘦弱的她更難支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