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大敗的心理隱喻
土耳其被德國淘汰出局了,帕慕克(Orhan Pamuk)大概會很沮喪吧,他是費內巴切(Fenerbahce)的終身“粉絲”,自稱能像背詩篇那樣背出1959年費內巴切贏得聯(lián)賽冠軍的陣容。他較早時接受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訪問,便說過他很難接受土耳其落敗,還說費內巴切跟切爾西(Chelsea)在歐冠杯次回合碰頭。下半場落后時,他索性關掉了電視:“看著我們的球員像孩子一樣在球場上被欺負,很不好受。”
帕慕克不喜歡土耳其國家隊的主教練特里姆(Fatih Terim),直指此君是個極端民族主義者,但他自己何嘗沒有民族主義的傾向?他的小說《黑書》(The Black Book)就有這樣的一幕:一名律師在伊斯坦布爾尋找妻子,有一天從電臺廣播中聽到英格蘭以8:0大挫土耳其:“英格蘭球員在球場上挑釁我們的球員,英國媒體還嘲笑伊斯坦布爾沒有一塊像樣的球場草坪”,他認為,在足球場大敗正是“國家的現(xiàn)狀及羞辱心理的隱喻”。
前葡萄牙獨裁者薩拉查(Antonio Salazar)利用足球作為統(tǒng)治國家的工具,足球是他提供給國民的鴉片,好讓他們從躁動中安靜下來。也許,歐洲國家杯就是歐洲民族主義的美沙酮,只是一種替代治療——帕慕克卻說:“民族主義源自災難,不管災難是由于地震,還是因為戰(zhàn)敗。”
民族主義的美沙酮也許制造了這樣的幻覺:我們只有一個歐羅巴,我愛我的歐羅巴,也愛我的歐羅巴敵人,但先決條件是他一定要成為戰(zhàn)敗的一方;我愛我的歐羅巴,我更愛我的國家,先決條件是他一定要成為戰(zhàn)勝的一方——如果他戰(zhàn)敗,我不得不以對他者的仇恨替代對國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