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浪漫的民族團結(jié)序曲(3)

詩意尼勒克 作者:鵬鳴


亡國在即,親匈奴派的烏孫權(quán)貴煽風(fēng)點火,蠱惑人心,慫恿翁歸靡滿足匈奴單于的要求,交出解憂公主,與漢朝斷絕往來。有人主戰(zhàn),有人主降,翁歸靡一時心慌意亂。

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了翁歸靡,上書大漢朝廷,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請求支援。從漢昭帝病重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了又拖,朝廷此時根本顧不上數(shù)千里之外翹首以待的烏孫國。

在內(nèi)憂外患中,解憂公主協(xié)助翁歸靡積極備戰(zhàn),團結(jié)烏孫貴族,動用一切積極力量,抗擊匈奴的入侵和顛覆,使得匈奴鐵騎始終未能進入伊犁河谷,穩(wěn)定了烏孫國的軍心和民心。

漢宣帝即位后,解憂公主和翁歸靡十萬火急再次上書“哀救公主”,并提出漢烏聯(lián)軍、東西合擊的計劃。獨攬大權(quán)的大將軍霍光當(dāng)機立斷,出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共擊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烏孫幫助作戰(zhàn)。翁歸靡親率鐵騎5萬,從西面進攻匈奴。漢烏聯(lián)軍密切配合,大獲全勝。匈奴死亡4萬余人,損失牛馬羊及駱駝70余萬頭,國力極大削弱,屬國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

通過50年的辛苦經(jīng)營,細君、解憂兩位公主下嫁所貫徹的聯(lián)合烏孫“斷匈奴右臂”的戰(zhàn)略計劃,終于圓滿實現(xiàn)了。

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了50多年,先后嫁給軍須靡、翁歸靡、泥靡為妻,對烏孫國乃至整個西域,都有重大影響。她的長子元貴靡繼位烏孫國王,次子萬年為莎車國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嫁給龜茲國王為妻,小女素光嫁給若呼翕侯。和親政策在解憂公主的努力下達到了比預(yù)期還要好的效果。

長子與幼子相繼病死,年逾七旬的解憂公主有了葉落歸根的念頭,她上書漢宣帝“年老思故鄉(xiāng),愿得骸骨歸漢地”。漢宣帝看后很是感動,派人將解憂公主接回長安,以極高的規(guī)格接待和安置了她及家人。安享了兩年的幸福時光,解憂公主溘然辭世。

歷史是一條充滿血腥味兒的男人河,女人有時是這條河里隨波逐流的一葉扁舟,盡管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沒有上馬殺敵或是著書立說,可她們用柔情和淚水,溫婉和機智,功在當(dāng)代,澤被后世,為發(fā)展民族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促進民族融合,密切民族關(guān)系,做出了卓越貢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