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拾舊山河,朝天闕(2)

詩意尼勒克 作者:鵬鳴


歷史證實了林則徐的遠見卓識——沙俄成為割占中國領(lǐng)土最多的國家。

林則徐積極協(xié)助布彥泰開墾紅柳灣、三棵樹墾地3萬畝,阿勒卜斯墾地16萬多畝。1844年,伊犁將軍布彥泰委托林則徐負責墾復阿齊烏蘇地畝工程。要想墾復阿齊烏蘇廢地,首先要解決水利問題,必須將原有的喀什河引水渠道展寬加深,并開挖新渠引入阿齊烏蘇東界。

鑒于當時伊犁的財力困難,對阿齊烏蘇渠采取了捐資分段承修的辦法,林則徐主動捐資承修了整個渠工最艱巨的龍口工程。這項工程于1844年6月興工,歷時4個月完竣,除料物不計外,共用工十萬以上。

布彥泰就此更加敬重林則徐,專門向朝廷奏報林則徐的立功表現(xiàn),他寫道:

“查林則徐到戍已及兩年,深知愧奮。奴才每于接見時,留心察看,見其賦性聰明而不浮,學問淵博而不泥,誠實明爽,歷練老成,洵能施諸行事,非徒托空言以炫目前者比,久經(jīng)圣明洞鑒。奴才鼠目寸光,平生所見之人,實無出其右者。竊謂人才難得,如林則徐之遣戍伊犁,實為應(yīng)得之罪,然以有用之才置之廢閑之地,殊為可惜。”

道光皇帝看到布彥泰的奏章,對開墾阿齊烏蘇大局已成,渠道全通,十多萬畝土地得到灌溉,且不誤春耕大喜,不禁表揚道:“所辦甚屬可嘉!”他雖然對重新起用林則徐只字不提,但批復予以肯定:“伊犁前辦開墾事宜,經(jīng)該將軍奏明,委林則徐查勘辦理,尚為妥協(xié)。”

之后,林則徐奉命前赴南疆履勘墾地,“鋒車遍八城”,勘田60余萬畝,分給維吾爾族農(nóng)民耕種。他又轉(zhuǎn)赴吐魯番、哈密勘墾。1845年12月,林則徐在哈密接旨獲釋,在新疆共生活了3年多時間。

林則徐離開哈密時深情地吟詠道:“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馬看?!彪m然他來得并非情愿,但走時卻對伊犁的山山水水充滿著留戀。

1849年冬,一葉扁舟經(jīng)湖南辰州,泛沅江,溯湘水,向長沙行來。

1850年1月3日,小船靠岸泊在湘江。船艙里端坐著一位霜染兩鬢、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中國第一人臣”林則徐。因長期心情壓抑和勞苦奔波,加上夫人鄭淑卿的去世,使林則徐舊疾復發(fā),不得不奏準請假回鄉(xiāng)調(diào)治。林則徐在湘江逗留,是想會晤相聞已久,卻始終未曾謀面的左宗棠。

林則徐知己好友、兩江總督陶澍的女婿胡林翼,曾鼎力向林則徐推薦左宗棠,說他是“近日楚才第一”。林則徐殷切地函復胡林翼:“承示貴友左孝廉,既有過人才分,又喜經(jīng)世文章,如其噬肯來游,實所深愿。即望加函敦訂,期于早得回音。”因左宗棠家事纏身,錯過機會。不過,林則徐記住了左宗棠的名字。

左宗棠對林則徐是仰慕已久,“心神依倚,惘惘欲隨”。

林則徐派人到湘陰東鄉(xiāng)柳莊邀請左宗棠一敘,左宗棠喜不自勝,當天趕到湘江邊,與林則徐在舟船中徹夜暢談。這就是史書上有名的“湘江夜話”。

家事、國事、人物、政事,“無所不及”。林則徐對這位37歲的布衣“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期許良厚;左宗棠對這位65歲的前輩名臣,頌為“天人”,崇敬至極。他們暢談治國方略,縱評天下大事,相見恨晚,結(jié)為忘年之交。

林則徐預見俄國將成為中國的邊疆大患,談及他對新疆地理的觀察,俄國在邊境的政治軍事動態(tài)和自己的戰(zhàn)守計劃,并將相關(guān)材料悉數(shù)托付左宗棠,感慨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shù)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以吾數(shù)年心血,獻給足下,或許將來治疆用得著?!迸R行前,林則徐又說:“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他日西定新疆,非君莫屬。”

一年后,左宗棠在朋友寓所中聽到林則徐死于廣東的噩耗,不由痛哭失聲,流淚撰題挽聯(lián)寄托哀思: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余年遺澤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