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緣分,心理學也有獨特的解釋:緣分的確是在過去修下的,但所謂“過去”不是前世,而是我們的童年。緣分,主要是在與父母的關(guān)系中修下的。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5歲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只人格,我們的情感基礎(chǔ)也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媽媽給了我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我們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爸爸媽媽當作愛情的原型,并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
我想,當年遠遠那一瞥,我可能是從朱軍身上恍然看到了父親的影子,高大、帥氣、精明強干?;蛟S我在自己還沒有察覺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在心里描繪終身伴侶的畫像,而朱軍儼然就是從那畫里走出來的人。
這么說來,我的確見過他,在我的想象里。
我坐在演播室大廳里回憶當年的情形,那情形里的男主人公就坐在對面入神地聽。說到這里,他接過話:“其實關(guān)于初見,朱軍也有一份獨家記憶,請看大屏幕——”
我側(cè)過身子,身后的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幅色彩明艷的中國畫,畫面中心是一棵挺拔的槐花樹,青翠的葉和乳白的花相得益彰,樹下一個穿背帶褲的姑娘手執(zhí)勾槐花用的長竿,正在回眸,她目光的歸處是一個手提熱水瓶的小伙子,兩人正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