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生一世的歸宿,不在互相爭斗,而在互相扶助;不在互相排斥而在互相聯(lián)合。“自己負自己的責任,自己盡自己的義務,自己竭自己的能力,自己享自己的結果。”四句話,就是平民主義的精義。
《說平民和平民主義》一文是反映父親早年世界觀的一篇重要文章。父親首先闡述了平民的內涵,接著闡述了平民主義的真意是“自由、平等、公道、正義,一面不消除個人的性質,一面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本著大家互助的精神,以謀多數(shù)人的幸福。”父親反問道:“這平民主義,有什么不好?”
父親認為“人類一生一世的歸宿,不在互相爭斗,而在互相扶助;不在互相排斥而在互相聯(lián)合”。父親的這種思想具有非常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無法實現(xiàn)。但他不管,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實踐的。比如他辦明月歌舞團以及后來的明月社,都不收取學員們學習的費用,也不以契約限制她們成名后的進出,以至于三起三落猶不改其悔。父親的性格里,有一種天真浪漫的因子,雖被現(xiàn)實撞得頭破血流,卻從未想到要改變、要妥協(xié),要向“個人主義”或“社會主義”靠攏。
父親的這篇文章立刻遭到了民國政府的仇視,也遭到了奉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的批判。因為平民也是有階級的,而父親恰恰忽略了階級和階級關系,忽略了階級斗爭,受到批判那是遲早的事。
黎白、張夢媛在《湘潭黎氏》里這樣評述道:“1921年至1925年這個歷史時期,錦暉在語言、教育、音樂等領域的奮斗,特別是通過‘語專’及附小的新教育法實驗,應當說是開中國教育之先河,是前人未曾有過的創(chuàng)舉??上у\暉這個創(chuàng)舉,并沒有被理解。沒有人宣傳,沒有人推廣,隨著歷史的流逝,這套起過作用的新的教育法,漸漸湮沒而無人知曉,或是知而不言。這是很不公平的。黎錦暉本人,終其一生從無辯解,從無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