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說東北軍“勇于私戰(zhàn),怯于公戰(zhàn)”,可這是保爹保媽,保衛(wèi)老婆孩子,張家官,張家軍,為這個也得跟日軍玩命!連打的膽氣都沒有,就算“國聯(lián)”調(diào)解成功,日軍罷手,雙方坐下來講和了,那不也是屈辱的城下之盟,甚至比打了敗仗的城下之盟更屈辱嗎?
歷史沒有“如果”??蓪τ诰乓话酥梗覀儾环痢叭绻币幌拢喝绻挚沽耍瑫鯓??
事變當時,日軍在東北有正規(guī)軍一個師團和六個獨立守備隊,約1.4萬人,在鄉(xiāng)軍人(退伍軍人)1萬余人,另有警察3000多人。
19日晨,日軍占領(lǐng)營口。邊業(yè)銀行營口分行大門口,站著一些頭戴鋼盔、荷槍實彈的日本兵,一個個兇神惡煞的,卻又讓銀行職工覺出幾分面熟。好歹想起來,原來大都是營口市面上的“買賣鬼”(東北人稱做生意的日本人為“買賣鬼”),穿上軍裝,成了軍人。
東北軍有正規(guī)軍約16.5萬人,非正規(guī)軍4萬人,其中僅北大營7旅就7000多人。東北軍散在各地,日軍也不是集中優(yōu)勢兵力攻擊北大營和沈陽城,而是在炮轟北大營后,即在南滿(今沈陽至大連)、安奉(今丹東至沈陽)鐵路沿線10余座城鎮(zhèn),陸續(xù)發(fā)起攻擊。當時日軍第2師團主力還在遼陽,攻擊北大營的,只是第2、第5兩個守備大隊的千余人。從宏觀到微觀,東北軍的數(shù)量都占絕對優(yōu)勢。
戰(zhàn)爭當然不是“10個打1個”這種簡單的數(shù)字游戲。從總體上講,裝備當然是日軍好,但北大營的7旅一點兒也不比日軍差。旅屬戰(zhàn)車隊、迫擊炮連、重機槍連,有輕型坦克12輛,84毫米迫擊炮6門,馬克沁重機槍12挺。團屬迫擊炮連和重機槍連,與旅相同,還有個裝備4門34毫米口徑平射炮的平射炮連。每個連有捷克式輕機槍12挺,同式步槍120支,擲彈筒12具。操持這些裝備的,許多軍官是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畢業(yè)生,還有留學英美和日本的,士兵幾乎沒有不識字的,基本都是高小以上文化。
在構(gòu)成戰(zhàn)斗力的諸多因素中,必不可少的還有士氣和精神的力量,而且是最重要的。
陳廣忠老人說,日本人是給臉蹬鼻子,咱們上邊就知道往后“稍”(退),俺們當兵的不管這一套,可上邊總熊你,時間長了也受不了呀。就像孩子在外邊打架了,不管有理沒理,回到家爹媽再給你幾巴掌,能不老實嗎?那真是憋氣窩火呀。要是大帥還活著,事變時一聲“媽個巴子”,那火氣就放出去了。不管日本人多厲害,咱們是保國保家,保衛(wèi)爹媽和老婆孩子,能不拼命嗎?就是一些被熊得膽小怕事了的軍官,那工夫也咬牙切齒地罵著“媽個巴子”,可罵管什么用,上邊不讓打呀?唉,什么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看看九一八事變就明白了。
在“不抵抗”造成的亂成一團的當口,旅、團主官又不在位,那么多官兵奔去槍械庫踹門砸鎖干什么?那么多人執(zhí)行“挺著死”的命令,雖然不無悲哀,也說明并非是大難臨頭就炸了營的烏合之眾。而620團3營,從起床到全副武裝集合完畢,只用了10多分鐘,同樣說明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
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guān)長松室孝良,在給關(guān)東軍的秘密報告中寫道:
須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國對華作戰(zhàn),中國軍因依賴“國聯(lián)”而行之不抵抗,故皇軍得以順利勝利……倘彼時中國軍民能一致合力抵抗,則帝國在滿勢力行將陷于重圍。一切原料能否供給帝國,一切市場能否由帝國保持,偌大地區(qū),偌多人口能否為帝國統(tǒng)治,均無確定之把握;同時反滿抗日力量集結(jié),實行大規(guī)模之游擊擾亂,則皇軍勢必苦于應付。
再看策劃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是怎么說的:
如果當時奉天軍敢于試圖公然反抗,則敵我兵力相差懸殊,日本方面的夜襲必敗無疑。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遼陽趕來的第二師團主力的到來,再次發(fā)起攻擊。那樣,戰(zhàn)局就將再起波瀾,陷于復雜的狀態(tài),決不會有幾天內(nèi)便相繼占領(lǐng)奉天、長春以及吉林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