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父查文清
查良鏞祖父查文清本是“美”字輩,字滄珊,故鄉(xiāng)的父老們稱為“滄珊先生”,1886 年(清光緒十二年)中進(jìn)士,在江蘇丹陽做知縣,有成績,加了同知銜。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4 月發(fā)生著名的“丹陽教案”,從丹陽開始,無錫、金匱、陽湖、江陰、如皋等地教堂相繼被焚毀,上司要查文清將為首燒教堂的兩人斬首示眾,以便向外國教士交代。但他同情燒教堂的民眾,通知那兩人逃走,回報上司:此事由外國教士欺壓良民而引起公憤,數(shù)百人一擁而上,焚毀教堂,并無為首之人。跟著他就辭官,結(jié)果被甄別參革。查家和袁花的鄉(xiāng)親卻引以為榮。
查文清從此閑居故鄉(xiāng),讀書作詩自娛,也做了一些公益事業(yè),設(shè)立了一座義莊,買了幾千畝田地收租,租金用于資助族中的孤兒寡婦,使他們能平安過活。凡是上了中學(xué)、大學(xué)的人,每年都可分兩次領(lǐng)一筆津貼,如果有人出國留學(xué),津貼的數(shù)額更大。他編了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shù)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他就去世了。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紳士來吊祭,領(lǐng)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查良鏞幼時聽伯父、父親說,那兩人走一里路,磕一個頭,從丹陽一直磕到他們家。查良鏞小時候?qū)Υ诵胖灰?,長大了覺得這應(yīng)該不是事實。不過后來他想,那兩個人十分感激,最后幾里路磕頭而來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他出生不久祖父就去世了,但祖父是他最敬佩的人,也是對他少年時影響最深的人。他說祖父對他有兩個影響,一是使他知道外國人欺負(fù)中國人,二是要多讀書。祖父去世后,留下的《海寧查氏詩鈔》雕版堆了滿滿兩間屋子,成為查良鏞童年時期和堂兄弟們嬉戲追逐的常去之處,在雕版堆里玩耍的日子久了,居然對雕版上的詩詞也能朗朗上口。
三、父親查樞卿、母親徐祿
到查良鏞父親查樞卿時,祖上仍留下田地三千六百余畝,佃戶百戶之多,雇有不少男女仆傭,并在袁花鎮(zhèn)經(jīng)營錢莊、米行和醬園店等。查樞卿有兩個哥哥,大哥是秀才,二哥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他本人畢業(yè)于上海震旦大學(xué),似乎讀書沒有什么成績,后來在鄉(xiāng)下辦理錢莊、繭廠、絲廠,也不大成功。查良鏞小時候常??吹礁赣H為業(yè)務(wù)而煩惱。那時他小小年紀(jì),已察覺到父親辦理企業(yè)太不精明,對人過分客氣而隨便,似乎覺得交朋友比業(yè)務(wù)成功更重要。他說自己十三四歲時,就覺得父親沒用。父親借錢給人,有時去討錢,會帶他一起去。人家請他父親喝酒、講好話,錢卻不還,需要還別人錢的時候,只好賣田地墊了還給人家。他覺得父親沒用,做生意不是這樣做的。
每當(dāng)春天的清明節(jié),秋天的重陽節(jié),父親必定帶他們兄弟上祠堂,見到任何人都相互拱手作揖。那時查良鏞見到族中的白胡子老公公也向他們四五歲的小孩子拱手作揖,不由得心里暗暗好笑。
他母親徐祿出生在海寧硤石鎮(zhèn)徐家,是徐志摩之父徐申如的堂妹,深得家人寵愛。徐家是海寧的名門望族,世代經(jīng)營醬園、綢莊、錢莊,徐申如先后創(chuàng)辦繅絲、紡織、發(fā)電、電話等新興工業(yè),被譽為“浙江的張謇”。徐祿畢業(yè)于杭州的女子學(xué)校,寫得一手娟秀小楷字,還會繪畫繡花,她做的繡花小鞋尤其遠(yuǎn)近聞名。
大約1914年臘月,19 歲的徐祿嫁進(jìn)查家,先后生下良鏗、良鏞、良浩、良棟、良鈺五子和良琇、良璇二女?!鞍凑债?dāng)?shù)亓?xí)慣,家人叫良鏗為大阿哥,良鏞為小阿哥”,叫良浩、良鈺為大毛弟、小毛弟。
查良鏞幼時聰明頑皮,深得母親的關(guān)懷厚愛。他記得曾被抱到街頭去看傀儡戲,豬八戒高老莊招親,被新娘子大打耳光的情形,過了多少年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故鄉(xiāng)一帶有一種黑色的有花紋的大蝴蝶,總是成雙成對地飛,一刻也不分離,蝴蝶就被叫作“梁山伯、祝英臺”。如果小孩子捉住了其中一只,另一只就會在手邊繞來繞去,飛也飛不走。他六七歲的時候,看著在花間雙雙飛舞的一對對蝴蝶,家里人給他講了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這是他第一次知道世間有哀傷和不幸。
母親愛讀《紅樓夢》,大概12 歲時,查良鏞就跟著母親一起看,不大懂。母親常和堂嫂、堂姐她們談?wù)撡Z寶玉、林黛玉等,她最喜歡的人物是探春,其次是薛寶琴,會背誦薛小妹新編的《懷古詩》。
她們常常比賽背誦《紅樓夢》回目和書中的詩詞,一個人背上一句,另外的人接著背下一句,贏了的可拿一粒糖。幼小的查良鏞在旁聽著,覺得婆婆媽媽毫無興趣,但可以從母親手中接過一粒粒糖果,還是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