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5日,NBA全明星周末盛典拉開帷幕,在整個世界鋪天蓋地的交口稱贊中,打破慣例壓軸出場的林書豪再現了姚明、易建聯的故事,他依然光芒萬丈引人注目。在全明星賽上,他的謙和與低調特色有目共睹,事實上,這也是東方性格在全明星賽上的繼承和發(fā)揚。
由于林書豪生于美國,父母來自臺灣,外公外婆是浙江人,所以在林書豪一飛沖天的同時,他的“所有權”之爭也隨即展開,在“林書豪爭奪戰(zhàn)”炒得如火如荼中,《大公報》倒是看得開:“黃皮膚的林書豪在白人和黑人壟斷的美國籃球殿堂打出名堂,那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林書豪自己也是淡然處之:“你可以稱我為一個華人(Chinese)籃球運動員,或就是一個籃球運動員……我以身為一個華人(Chinese)感到驕傲。”
林書豪是幸運的,他的適時爆發(fā)使他一戰(zhàn)成名,他的持續(xù)爆發(fā)使他橫掃千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雖然我們可以說林書豪的揚名立萬是因為一個有準備的人抓住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但如果那一天不是因緣際會,不是“死馬當做活馬醫(yī)”,他可能又被裁掉了,或者又被下放了,或者去海外闖蕩了,畢竟他當時拿的還是一份非保障合同,還睡在隊友家的沙發(fā)上。
我們總是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但金子如果一直不被當成金子,或者金子的光芒如果一直發(fā)不出來,金子就不成其為金子,在成見或者偏見積弊甚深的環(huán)境里,金子更需要機會。
林書豪的傳奇故事給了美國一個教訓,給了NBA一個教訓,給了聯盟中迷信超級球星的教練一個教訓,給所有輕視甚至歧視華裔球員的人一個教訓,這個教訓就是:我有實力,我有無限的潛力,我時刻在準備著,我配得上所有的贊譽,但如果你認識不到,如果你不給我機會,你就會后悔,而且那是你的損失。
之前裁掉林書豪的勇士隊和火箭隊已經追悔莫及,勇士總經理拉里·萊利說:“我感覺自己臉上被人砸了雞蛋。”火箭總經理莫雷表示:“我們本應該留下林的,我們真的不知道他這么出色。我的判斷被別人誤導了。他工作努力認真,為人幽默,他將有非常好的未來。”
著名作家郝曉輝說,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么美國社會能持續(xù)不斷地制造出勵志人物來?首先,傳媒發(fā)達,只要有奇跡,不太容易被忽略;第二,勵志人物施展才華的平臺比較多;第三,整體氛圍上鼓勵個人奮斗;第四,社會比較強大,不論是美國女足還是林書豪,都是民間推起來的,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制造、推廣、檢驗機制,不需要官方來認證,所以新人才能不斷涌現出來,而不是一個模范用上好幾年,甚至幾十年。
在林書豪的啟示下,美國人開始反思,開始尋找那些有實力卻始終得不到機會的球員。那么,誰會成為下一個林書豪?下一個林書豪會誕生在哪里?美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