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歲拾憶》 我出生在馬家大院

百歲拾憶 作者:馬識途


在號稱長江三峽明珠的旅游勝地石寶寨附近有一個由長江回流沖積而成十分肥沃的平沙壩。平沙壩縱橫十里,三面圍山,一面臨江,馬家大院便是建造在這壩里一個小山腳下,據(jù)說那是龍脈的所在,是馬家大族得以興旺發(fā)達的根源。大院前臨一條蜿蜒流向長江的小溪,樹木蔥蘢,翠竹森森,十分幽靜,一派田園風光。

馬家大院是一座頗有幾分氣派的所謂四角頭大院子。遠遠望去,一坡石梯上去,一片白粉墻的中間是高聳的八字大朝門,中間大門上掛一塊金字大匾,據(jù)說是四川布政使送的,那是省級的大官了。大門兩邊懸著“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的大字對聯(lián)。這個大門只有婚喪大事或接待貴賓才能打開,平常都是從兩邊耳門進出。

走進朝門,就望見上面一排七開正房,中間一間比較大的是大院的中心,號稱堂屋。堂屋正面高墻上有個像小門樓的神龕,神龕上供著“天地君親師之神位”的金字木牌,木牌上的那個“君”字已經(jīng)用紅字寫的“國”字蓋住,表示現(xiàn)在只有民國,沒有皇帝了。

這個堂屋是大院舉行諸如婚喪大事、過年過節(jié),便在這里舉行儀式。我們最喜歡過大年在這里向祖宗和家里的老輩人叩頭,因為可以得到我們期望的壓歲錢。

在正房前面的石欄桿下,是一片用青石板鑲的石壩,可以擺二十幾張方桌,容納二百多馬氏家族的人來這里拜年吃春酒。那九大碗的筵席和馬家糟房的白酒,足夠大家吃飽喝足,痛快過年的。

這個石壩每逢過年都很熱鬧,白天舞獅子,晚上玩龍燈彩船,唱歌,舞蹈,打倒錢,放煙花爆竹。還有夏天天旱,會在石壩里玩水把龍。這些時候,大院的人和遠近鄉(xiāng)里頭的人都會來看熱鬧,石壩兩邊和朝門里的大敞廳,全都擠滿了鄉(xiāng)人。那些游藝隊伍有外地來的,也有本地青年自娛自組的。他們到各大院子去巡回演出,演出完后,便向坐在石欄桿后上首的大佬們討賞錢。每領一注賞錢,便加玩一個節(jié)目。

看游藝自然是快樂的事,可也是青年男女們得到交往的機會。有的女子點燃爆竹投給玩龍燈彩船的自己心愛的青年男子。這種示愛方式,好像并不受禁忌,甚至有的偷偷牽著手溜出朝門,到野外游耍談情說愛去了。

馬家大院是何代何年何人修建的,已不可考。住在馬家大院里幾十戶馬姓人家,有窮有富,都在忙自家的生活,沒有興趣去考校這些不能當飯吃的祖輩光榮,唯獨每年在一起吃年飯,老輩子不忘記說起祖宗的光榮,并且提出在客房樓上雜物堆里那頂官轎、鳴鑼開道用的“肅靜”、“回避”牌子,還有那頂有野雞翎子的官帽,就是光榮的見證。于是大家按序跪在堂屋里向祖宗牌位叩頭,一同享受一下光榮。然而對那些殘留光榮信物真正有興趣的是我們大院的孩子,那是我們的玩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