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宋座機險些互撞(2)

蔣介石心傳之藍鯨行動之謎:美蔣斗爭秘史 作者:王豐


官方記載的蔣介石出國遇刺事件的故事是這么敘述的:“(1942年)4月5日,‘領袖’偕夫人再度飛緬,召集中英將領商談戰(zhàn)事,并指示作戰(zhàn)目標。當座機飛抵臘戍,再由臘戍乘車轉往緬甸夏都梅苗參加會議時,適被日方情報偵知,于是日機20架即飛臨該處轟炸,因無防空避難處所,‘領袖’偕夫人不得不在侍衛(wèi)人員之護衛(wèi)下,于曠地避難。其中一彈落于距離‘領袖’及夫人處僅50余碼,幸未爆炸,雖驚而無險。當‘領袖’偕夫人啟程返國時,又遭敵機攻擊,座機起飛甫10分鐘,機上即接獲消息,日本驅逐機18架,分為三小隊,正在追尋‘領袖’座機的方位,‘領袖’蔣公偕夫人以及侍衛(wèi)人官與隨員等,均隨帶降落傘,以防敵機攻擊時降落避難,但所幸云層為之掩護,而在一小時后,我空軍掩護機群適時自昆明抵達,沿途一直護衛(wèi)座機安抵重慶,使日軍謀害‘領袖’蔣介石的企圖終難得逞?!?/p>

臘戍遇險,可以解釋為日軍偵知蔣介石的行蹤,但令人不解的是開羅會議場合,緣何杯弓蛇影的暗殺傳說,仍然不絕如縷。這難道又是日軍謀害蔣介石的圖謀?這解釋絕難教人信服!

事實上,早在開羅會議前好幾個月,至少有兩股勢力,意圖運用好幾種手段,準備對蔣介石發(fā)出致命的一擊包括來自蔣介石的死對頭史迪威將軍(Joseph Warren Stilwell)而受命執(zhí)行這項流血政變暗殺任務的,是史迪威一位曾經在緬甸戰(zhàn)場上共事的艾福勒上校(Carl F. Eifler),但是,艾上校的諢名“the deadliest colonel”(“索命上?!保┍人拿郑蛘咴诿绹戃?,乃至在他日后服務的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中央情報局的前身,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簡稱OSS)的官銜與職稱,都更來得如雷貫耳。艾福勒,畢業(yè)于洛杉磯警察學校,先后供職于洛杉磯警察局與美國邊防部隊?!岸?zhàn)”爆發(fā)后,他被征召入伍,并且以預備軍官的名義,專門負責一些殺人不眨眼的危險任務。除了“the deadliest colonel”(“索命上校”),他還有另一個綽號,“Fearless Colonel Eifler”(無畏上校艾福勒),用以凸顯他的膽大無所畏懼。之所以得到這些諢名與綽號,均與他于“二戰(zhàn)”期間成功地組織了一支戰(zhàn)略情報局秘密行動小組,并且績效卓著有關。

早在羅斯福密電邀請蔣介石與丘吉爾聯袂會商國際合作事宜(即后來之開羅會議)前,史迪威就找上了“索命上?!卑@?,史迪威之所以挑上艾福勒,有三大理由:第一個原因,艾福勒是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里邊專門辦大案的“能人”。例如,“索命上?!卑@赵浭苊绹罡弋斁郑O法綁架納粹德國的原子彈專家,把希特勒最信任的一批核物理專家設法弄出德國,以襄助一度陷入膠著與瓶頸的美國原子彈“曼哈頓計劃”。像這么艱難的任務,美國政府都有意找艾福勒去辦,史迪威認為,暗殺蔣介石對艾福勒而言,豈不是小菜一碟、輕而易舉之事。第二個原因,艾福勒還有一般美國軍人少見的狠勁。據他昔日戰(zhàn)略情報局秘密行動小組同僚形容,在叢林里,曾經看到艾福勒用一把小刀,不費吹灰之力,把一條10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長的霸王眼鏡蛇,活活斬首撲殺。另一名同僚聲稱,某次作戰(zhàn)時艾福勒腿部中彈,他不需要醫(yī)護兵,自己拿著一把湯匙,在不施打麻藥的情況下,手持湯匙柄猛力插進傷口,鮮血淋漓地把子彈從筋肉里挖出來,艾福勒連哼都不哼一聲。第三個原因,艾福勒可以為求勝利不擇手段,只要能夠達成任務,即使無法無天也在所不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