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男女彼此把對方加以神秘的美化,包涵較多,結了婚之后雙方都松了一口氣,個性伸張,差異充分暴露出來,爭吵也在所難免。
原因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兩人的個性與成長經(jīng)歷不同。夫妻關系里的個體,首先是“你”和“我”,然后才是“夫”和“妻”。這就決定了人們在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時,會先從自身的思維慣性出發(fā),愛并不能改變一切。這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讓我們退一萬步設想:假設這世界上真有兩個思維方式和個性完全相同的男女結成了夫妻,你起床他也起床,然后兩個人講述一模一樣的夢境,穿起同樣顏色的衣服,寫下一模一樣的文字……兩個人倒是不會吵架,但這不僅是無趣的,簡直就是恐怖!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們在尋覓伴侶時,會搜找那些與自己有很多基本相似點的對象,但隨著了解的逐步增多,也會剔除那些與自己相似程度過高的個體。
第二,婚姻雙方對婚姻的期許與理解不同。有人會期待婚姻中的情感交流多一些,更多花前月下琴棋書畫。有人則覺得結婚就是過日子,浪漫應該向柴米油鹽舉手投降。由于對婚姻的期望值不同,在同一個屋檐下開始耳鬢廝磨后,會因諸多雜事和細節(jié)產(chǎn)生摩擦。更不消說那些可能觸及到個體較深層次的差異,更是成了敏感的“雷區(qū)”,一經(jīng)碰撞,就會引發(fā)劇烈的爭執(zhí)。很多爭執(zhí)并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褪色,如果沒有經(jīng)過良好的溝通,很可能會釀成經(jīng)久不息的紛爭。
第三,溝通方式和講話藝術的欠缺。有人以為這是一個小問題,覺得在自己家里,不用講方式方法,不必掂量輕重緩急,有什么就說什么,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明明說過了,還一再重復。陳谷子爛芝麻的事兒,隨心所欲地嘮嘮叨叨……要知道這些都是如同鹽酸一樣的強腐蝕劑,長久下去,很可能會讓婚姻演化到崩潰和破裂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