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身回返的路上,有個烏黑長卷發(fā)的貝都因男人半睡在平臺上,體形修長,皮膚黝黑,手里挾根煙——這是我第一次看清楚貝都因男人的樣子。貝都因人(Bedouin)是以氏族部落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剽悍、驍勇、頑強(qiáng),住帳篷,逐水草而居,為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寧愿過艱苦的游牧生活,也不肯過定居的城市生活。他們不承認(rèn)部落傳統(tǒng)以外的任何法律,酷愛放蕩不羈的生活。他們是一群游離于文明社會以外的人。
這個貝都因人有時候就住在佩特拉的山洞里,甚至有一些外國人也這么裹著毯子就睡了,比如我的女朋友Summer就睡過幾天山洞。比起他們來,我要循規(guī)蹈矩很多,我向往佩特拉之夜,向往無人的寂廖,渴望看到落日余暉,滿天星斗。可當(dāng)貝都因人說可以幫我找個山洞時,我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哦不,我已經(jīng)付過旅館的錢了。”
旅行也是有一條安全線存在的,住佩特拉山洞過夜,所需要的膽識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能力。
下山后,再次走進(jìn)了羅馬廢墟堆里仔細(xì)地憶古思幽,它們曾經(jīng)是圣壇、神廟、宮殿……塌毀的樣子就像是被弄翻的積木之城。一大排龐大的圓形石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朝同一方向傾倒,古羅馬人對于圓形有特殊的愛好。
接著向前方山脈一字排開的四座國王陵墓走去,納巴泰王國的君主都魂歸此處了。建筑風(fēng)格和卡茲尼神廟是類似的,但規(guī)模和精致程度上要遜色很多。步入國王陵墓的內(nèi)室,偌大虛空里,引起我驚嘆的是頂部巖石的天然花紋,猶如灰褐色的波濤蜿蜒曲折著。上下兩格的方形窗戶用來采光與透氣,也能俯瞰山下壯麗的自然風(fēng)光。眺望對岸的山脈,那些天然形成的山洞猶如蟻穴,也像蜂巢,為人類擋風(fēng)遮雨,提供庇護(hù)。不禁笑了。文明社會里,人們拼盡一生努力去框出自己的立足之境,不理會大自然溫柔而慷慨的賜予。土地本是無價之寶,人們卻相互傾軋,為之標(biāo)價。
一直要到臨終前,才想起自己根本什么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