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孔子的名氣大極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但我疑心他做老師的成就不如荀子??鬃拥慕逃砟钍恰坝薪虩o類”,這么一“無類”,弟子就縷縷行行,魚龍混雜了。而荀子的教育理念是“少而精”——這簡直是一定的。他的弟子沒有孔子多,但他卻調教出了兩個對中華文化影響至深的法家代表人物——心狠手辣大膽無恥的李斯、冷酷峻刻思維偏激的韓非。當然我們相信,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荀子一開始也沒有確切的目標要調教出這么兩個出類拔萃的政治明星,他們是在什么時候成長為參天大樹的,荀子自己也未必清楚。但有一點他應該清楚,那就是他的“性惡論”為二人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兩個學生的思維走向是一致的,只是在具體的操作上有所差別。口吃的韓非揚長避短發(fā)奮著書立說,成《韓非子》一書?!俄n非子》是法家的一個偉大起點,不但在戰(zhàn)國時代,就是在整個中華文化思想史上也堪稱一座巍巍高山。結結巴巴的韓非用他冷酷非凡的智慧,熱心地為生存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結網。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的時候,一張密不透風、結結實實的網已經在他的手里結成了。但他自己沒有機會將這張網罩在人們的頭上,實踐的事情會由他的信徒秦始皇和李斯來操作。
韓非是韓國的貴公子,生活在社會上層的丑惡之中。他以他的日常生活經驗為參照,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出于“計算之心”——這是不是存在主義“他人即地獄”的理論雛形呢?他不相信有溫暖明亮的人性,有潤物無聲的仁愛。他明確地提出,統(tǒng)治者無需重視道德,只需重視法治。而他法治的理論源頭乃是人皆愛榮華富貴,人皆趨利避害,因此治民無非是厚賞貴刑。厚賞也罷,貴刑也好,君王統(tǒng)治下的民眾必須個個呆若木雞,唯命是從,會吃會喝會勞動會為君王服務——這最后一點最為吃緊——卻不會思考。愚民們的天職當然是一心一意地“愚”了,你可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言論,自己的意見??傊塑|體——這軀體也是為君王之役用的,一切不利于國家獨裁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之類的東西都要死滅。當理想遇到權力
韓非在《五蠹》篇中說:“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悍),以斬首為勇。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于法,動作者歸之于功,為勇者盡之于軍?!弊x了這段話,你就會了然為什么要寫李斯,先說韓非。因為韓非的理論,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經李斯之手,大部分得以實施?!肮拭髦髦畤?,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這不就是“焚書坑儒”的理論背景嗎?在這種理論背景下,君王是一體化文化霸權的絕對霸主。一切知識載體,如書簡之文、先王之語——中國人極愛在歷史中尋找真理,以《論語》為例,其中的許多論述都是以史為鑒,在堯舜禹等圣人的身上尋找文化價值——書簡之文被焚毀了,先王之語被禁止了,文化傳承的脈流被強暴地切斷了。秦這個龐大的帝國,成了一個黑暗悶滯,沒有源頭也沒有去向的國家。這個帝國不需要交流,尤其不需要與智慧、文化和歷史交流。也許這種方法在當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政治和文化的空氣不再流通,侵蝕這個帝國的病菌已經在它的體內滋長,時機一到,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強大無比的軀體就會轟然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