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勒城破之日,小罕子正好目睹了那悲壯凄慘的一幕。他掀開壓在身上的一具尸體站起來,看見明軍大將李成梁迎風默立,手舉戰(zhàn)刀,宛若銅鑄的銅像一般,血染的戰(zhàn)袍在寒風中瑟瑟作響。他哆嗦了一下,慢慢走到李成梁的馬前,凝視良久,之后跪在李成梁馬前,痛哭流涕,用漢語向他請賜一死。
當李成梁翻身下馬向自己走來時,小罕子心里恐懼到了極點,他就是自己的仇人??!李成梁見這個孩子倔犟地扭過頭去,心中立刻閃現(xiàn)出自己小時候的模樣,頓生喜愛,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罕子?!?/p>
“你恨我嗎?”
小罕子仍然不看他,回答:“恨!”
“想不想報仇?”
“想!”
李成梁見小罕子聰明伶俐,機敏可憐,不僅赦免了他,還把他領(lǐng)回撫順關(guān)駐地。
說到“恨”,在遼東,只要一提到李成梁這個名字,那些寇匪都恨得牙根直癢癢。
李成梁的高祖本是朝鮮人,后來內(nèi)遷到鐵嶺,世授鐵嶺衛(wèi)指揮僉事。李成梁的祖輩父輩死后,他便順理成章地世襲了這個官位。
按大明體制,凡世襲官職都須報朝廷審批備案。然而,李家到了李成梁這一代,家中一貧如洗,連進京的路費都湊不齊。本該是個官,但皇帝不知道當然不算數(shù)了,而且李成梁腳底有顆紅痣,按命理講,天生就是當官的料。李成梁越想越郁悶,整天憋著一肚子氣。
不過,即便境遇如此艱難,李成梁仍然堅持不懈地學習,學四書五經(jīng),學兵法武藝,學天文地理……為了把自己培養(yǎng)成通日月之變、提筆能著書、拿刀能殺敵的文武全才,他苦苦奮斗到37歲。終于有一天,一位來遼東視事的巡撫看中了他,資助李成梁進京取得了鐵嶺衛(wèi)指揮僉事之職。據(jù)說,這個巡撫就是后來的大明朝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
此后,李成梁不負厚望,在東北邊陲屢建戰(zhàn)功。隆慶元年(1567年),蒙古察哈爾土蠻汗大舉進攻永平,李成梁率所部兵馬緊急赴援,擊敗土蠻汗的進攻,受到上司的重用,被提升為遼東副總兵,駐守險山(遼東鎮(zhèn)都指揮使司設(shè)于遼陽鎮(zhèn)城,險山是副總兵駐地)。隆慶三年(1569年),蒙古韃靼王俺達汗之子率兵進攻遼東,明遼東總兵王治道戰(zhàn)死疆場。李成梁因軍功升任總兵,駐廣寧分司城。
李成梁任總兵期間,遼東局勢混亂,女真各部紛爭不斷。朝鮮也沒有閑著,一有機會就偷偷咬明朝一口。最猖獗的要算蒙古的幾個部落,屢屢犯邊,并奉行“三光政策”。
對此,李成梁自有一套辦法:在對敵策略上,實行以夷制夷,拉一個打一個;在軍事上,廣招健兒,整頓軍備,充實倉廩,使遼東明軍的士氣高漲,聲威大振。人人都知道遼東有一個智勇雙全的大將李成梁。
李成梁常駐撫順關(guān),在這里建有私家大宅。這里離他的老家鐵嶺衛(wèi)很近,而且撫順馬市是他最重視的戰(zhàn)略補給地。在關(guān)東地界,李成梁可謂一手遮天,威風八面。
不久前,李成梁看中了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名叫喜蘭,才十六七歲,便強娶過來做了小妾。
一天,女仆陪著喜蘭從郎中家買藥回來,在前院正好碰見小罕子和那些下人們在卸車。喜蘭見這個陌生的小伙子長得結(jié)實威武,干活手腳麻利,就走上前去問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小罕子看著這個漂亮女人,慌亂地回答道:“我叫努爾哈赤……大家都叫我小罕子,已經(jīng)15歲了?!?/p>
喜蘭笑道:“呵呵,小罕子,才15歲怎么長得跟大老爺們似的?!彼€想再問下去,這時一陣大風突然刮來,女仆蓋在提籃上的一塊小紅布飛了起來,正落到馬頭上,蓋住了它的雙眼。馬一下子驚了,奮蹄直奔而來,眼看要撞著喜蘭,小罕子一轉(zhuǎn)身,抱起她閃到一旁。馬帶著車擦身而過,接著一聲巨響,車子在石頭上撞得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