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絲生長在一個十分富有的美國猶太家庭里,和哥哥、妹妹三人,由各自的保姆帶大,是嬌生慣養(yǎng)的溫室花朵。然而這種無微不至的保護,卻給了她相當(dāng)大的壓力。她說:
我覺得孩提時就備受折磨的一件事是:從來就不覺得有困境。我被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所肯定,而我所能感覺的也只是不真實而已。
在這種不真實的痛苦中,阿勃絲第一次碰到畸形人,就被活生生的悲劇所感動,十幾歲就常在上學(xué)路過的地下鐵上,找尋古怪的人,并且跟蹤他們,看看他們是怎么生活下來的。她被悲劇人物所吸引,因為她覺得他們比她要更真實。
十八歲那年,阿勃絲就結(jié)婚了,丈夫亞倫·阿勃絲是個服裝攝影師(后來是演員,在《野戰(zhàn)醫(yī)院》電視劇中飾演精神病醫(yī)師—Sidney)。他們夫妻二人同在權(quán)威時裝雜志Harper’s Bazaar 工作,是商業(yè)攝影黃金時代的一個成功時裝攝影小組。
阿勃絲在三十五歲那年離開時裝攝影,投入自己的工作。她在NewSchool 藝術(shù)學(xué)校選了女?dāng)z影前輩莉塞特·德爾(1906—1983)的課程。莫德爾一直在拍非常態(tài)的人物—極胖與極瘦的人,極富有與極貧苦的人。她鼓勵阿勃絲去拍吸引她但被認為是極邪惡和帶威脅性的東西。
“不管是否邪惡,”莫德爾這么告訴她,“如果你不去拍那些你不得不拍的東西,你就永遠不會拍照?!?/p>
阿勃絲開始在紐約四十二街和百老匯街之界的畸形人博物館里住下來。她在半夜里追蹤巨人和侏儒,出沒于下流社會;進出搖搖欲墜的小屋、妓院、變性人旅館、奴役屋。博斯沃恩這么記述著:
她看起來毫不害怕,其實,阿勃絲不管在做什么,總是恐懼的—她與恐懼生活在一起,每天都在克服生命中的恐懼過日子??植赖母杏X變成她一帖治療劑,用來解脫在溫室長大的壓力。
出身太好,太過嬌生慣養(yǎng)的阿勃絲,好像故意要犯些禁忌來打破自己的家族遺傳。她一步步地投入黑暗世界,好像只有與邪惡為伍才能洗脫純潔帶來的痛苦。